zjxcsyf
初级用户 积分:25 发贴:7 来自:浙江省 注册:2002-03-12
| 发表于 2002-05-30 09:23:52 水稻株型是水稻形态特征的概称。水稻要高产更高产,株型是决定丰额产量的关键。水稻株型既决定于品种,也决定于栽培。同样的品种,栽培方法不同,株型也完全不同,以致产量相差悬殊。株型栽培,就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使株型朝着事先设计好的,有利高产形成的目标方向转化,达到增产增收的一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对株型栽培研究较早又较系统的,首推日本的松岛省三,他从高产稳产角度提出了“理想株型”概念,认为只要能培育出近乎“理想株型”的水稻,在任何地方,任何土壤,都可获得丰额的产量。 (一)超高产栽培模式株型的概念 到底何为理想的或者说超高产的株型?我们根据10年研究实践和总结国内外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发现水稻株型不仅控制结实率,而且全面决定着群体的库源大小及其协调程度。为此从生态角度提出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株型概念,认为超高产株型应具备7个特征: 1、单位种植面积内有超高产指标必需的颖花数 稻谷产量,是水稻光合产物以淀粉形式积聚在颖花(壳)中实现的。没有颖花就没有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颖花量增加而提高,但超过范围,即超过源供应强度,同样会造成减产。因此,有超高产指标必需的颖花数,是水稻超高产的前提和基础。 2、多穗 任何一个品种,不论属多穗类型,还是大穗类型,根据生产栽培对穗数多少要求,均可划归多穗高产栽培或大穗高产栽培。我们发现,从超高产角度,多穗栽培较大穗栽培库源关系更易协调,更安全稳产,更能挖掘高产潜力。纵观我国水稻超高产纪录,均为多穗取胜。我国杂交水稻引到非洲赞比亚种植,5个组合有效穗数增46%,单产增48.9%。因此多穗为超高产的绝对必要条件。 3、基节短,茎充实 倒伏是水稻超高产的最大障碍。水稻倒伏与株高关系密切,其抗倒能力大致与株高的平方成反比。植株基部节间愈长,则植株愈高,愈易发生倒伏。观察进一步表明,当基部节间较长时,即使植株是矮的,也极易倒伏。这是因为茎基为茎负荷的最大受力处,茎倒的断折处基本上出现在茎基,即是佐证。因此,超高产栽培株型,必须基节短,茎充实。 4、库与顶1~3叶叶面积之比稳定在26mg /cm2左右 库源协调是水稻超高产的重要保证。库(粒)叶比小,表明群体受光状况不良,源较小,库也不大,产量不可能高;库(粒)叶比过大,则可能出现库容量超过源供应强度,导致灌浆不足、结实率下降而减产。 我们对我国现有超高产田的库容量及最大叶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的库叶比在18mg /cm2左右。考虑到光能及现有水稻最高光合能力的限制,由此推论超高产水稻模式株型的库与顶1~3叶叶面积比应稳定在26mg /cm2左右。 5、顶部1~3叶较长、厚、直立,茎基各叶较短小 水稻孕(抽)穗期叶面积,由有效茎蘖叶和无效分蘖叶两部分构成。有效茎蘖叶面积又由顶部1~3叶和茎生基叶两组组成。无效分蘖叶对产量作用弊大利小。有效茎蘖叶中则是顶部1~3叶对拓库强源作用远较茎生基叶为大。因此,顶1~3叶较长、厚、直立,茎基各叶较短小,为超高产栽培模式株型的重要特征。 6、根系分布深,活力强 根是水稻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深,才能叶旺,才能高产。观察表明,水稻产量随总根量、深层根比率及抽穗后吸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7、谷草比在1.2左右 稻谷产量由水稻生长量(光合总产量)和谷草比两方面决定。60年代我国水稻品种高秆改矮秆,生长量没有大的改变,但由于谷草比的提高,而使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目前育种方向已从矮秆转向半矮秆、中秆,谷草比问题又随之变得严峻。因此,必须通过栽培株型来缓解或解决这个问题。 (二)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的基本方法 水稻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即是以培育超高产模式株型为目标,以播种期和秧密肥水保为调控手段, 从播种移栽开始,即按目标要求进行调控,使之朝着预定目标发展,最后达到超产多收的一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其基本方法包括4个方面: 1、把产量形成期安排在光温条件最佳时期 高产水稻的产量物质,有90%由抽穗期后的光合作用所积累。据人为遮光试验结果,不论前中期天气(光照)状况好坏,凡后期天气(光照)状况好的,产量均较高;凡后期天气(光照)状况差的,产量均较低。因此,必须通过调整播栽期,使水稻的产量形成期尽可能处在强光适温时期。 2、把适当控制营养生长贯穿整个栽培过程 研究表明,营养生长过旺是我国南方稻区水稻超高产的障碍因子。营养生长过旺主要造成株型不良:前期过旺会使茎生基叶过长;中期过旺会使顶1~3叶披垂;后期过旺则表现贪青倒伏,并使根系发育不良,活性下降。因此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必须把适当控制营养生长贯穿整个栽培过程,主要是控制氮肥的施用。 3、合理密植,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 控制营养生长,则需控制氮肥施用。而控氮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减少分蘖发生(如我们在移栽稻上试验表明,促蘖氮肥包括耙面肥和分蘖肥用量与最高茎蘖数呈正相关,r为0.99;与有效分蘖增长量也呈正相关,r为0.93),从而可能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因此需要通过适当密植去弊存利,保证超高产有足够的有效穗数。 4、肥控、水控多管齐下,控制茎生基叶 在南方稻区温暖(包括气温日较差小)高湿寡照的气候条件下的中高肥力土壤中,中晚稻单用水控不可能达到控制茎生基叶生长要求。必须化控、水控和肥控多管齐下,才可能高效地控制茎生基叶生长。 (三)水稻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的试验验证 水稻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适用于插秧、抛秧、直播等任何种植方式。试验表明,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的可操作性很强,增产作用比应用良种还灵验。334m2单季协优413实收稻谷折单产为747.0kg /667m2,比同田同组合467m2常规高产栽培折单产630kg,增产18.6%。867m2早稻嘉育293,单产达650.6kg /667m2,创当地高产记录。 适当控氮控水控制营养生长,可使水稻生长明显趋向稳健,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可减轻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压力、对环境的污染(指氮肥、农药污染),集三个高效益(即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是一种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农业要求的高新技术。(参考文献略) (原发表于《中国稻米》1999年第5期) 孙永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