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文献 > 博士论文 > 正文 | 字号选择: |
稻瘟菌无性重组、遗传图谱构建和无毒基因定位(附目录) |
作者:王艳丽 |
出处:中国水稻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04-12-24 12:03:43 (原作发表时间:2004年6月) |
对稻瘟病菌的营养体亲和能力、无性重组及无性重组体的若干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无性重组在稻瘟病菌遗传变异过程中的作用;对稻瘟菌株CH63和TH16杂交后代毒性变异及其无毒基因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SSR、RAPD、SCAR等分子标记手段构建了稻瘟菌株CH63与TH16的遗传图谱,并对鉴定的无毒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为进一步克隆和研究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奠定基础, 就来自江苏省的稻瘟病菌营养体亲和能力与无性重组进行了研究。将江苏省20个不同小种稻瘟病菌菌株在白米玫瑰红培养基上于25℃、黑暗中对峙培养18d,在173个配对组合中有124个配对组合的菌株之间,通过菌丝融合在菌落交界处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融合带,在49个配对组合的菌株不能形成明显的菌丝融合带,表明江苏省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间存在较普遍的营养体亲和性,将分别携有抗稻瘟灵、对多菌灵敏感(MBCsIPTr),以及对稻瘟灵敏感、抗多菌灵(MBCrIPTs)标记的菌株对峙培养,切取菌丝融合带进行单菌丝片段分离,从其无性系中获得了经菌丝融合产生的携带双亲抗性标记的(MBCrIPTr),的无性重组体。在检测的17个不同小种菌株配对的组合中,有13个组合可获得无性重组体。不同配对组合菌株间无性重组频率为0.6%~11.3%。表明营养体亲和在江苏省稻瘟病菌中发生较为普遍。 对稻瘟病菌无性重组体若干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将营养体亲和的、携带抗药性标记的稻瘟病菌不同小种的菌株对峙培养18d后,对交界处产生的菌丝融合带进行单菌丝片段群体分离,从5个配对组合中获得的75个无性重组体中筛选出20个稳定的无性重组体。对它们的生长速率、产分生孢子能力、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测定,供试重组体在5种常规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部分重组体的生长速率显著超过亲本;在玉米稻汁培养基上均具有较强的产孢能力,产孢量每皿(直径60mm)为1.08×105~8.18×106个,部分菌株产孢量显著超过亲本;分生孢子萌发率为65%~97%,与亲本无显著差异;大多数重组体均可对水稻致病,且无性重组还导致毒性发生复杂的变异。来自同一配对组合的无性重组体后代在13个已知抗性基因日本水稻鉴别品种上显现出与双亲不同的毒性表型,部分重组体丧失了亲本所具有的毒性,而有部分重组体表现出亲本所没有的毒性,提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重组体内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不同小种菌株间通过菌丝融合产生的无性重组体具有较强的适生性,提示无性重组可能是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稻瘟菌株CH63和TH16的杂交后代在36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遗传分析以及无毒基因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78个子囊孢子菌株中呈现显著的致病性分离,共出现71种致病类型,在不同品种上分别出现1:1、1:3、3:1、1:7、1:15和15:1等无毒性/毒性分离,表明供试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毒性是受不同基因控制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亲本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毒性控制存在多种类型,菌株CH63对品种K59(Pi-t)、中98-18、特特普、T641、C102TTP(Pi-4)、C101TTP6、E No.11、农虎6号、C101PKT(Pi-4a)、C105TTP-1(Pi-4)、中156和中98-19分别持有一个无毒基因;对品种1461选、6392选、麻谷泰引1号、Lemont、宫崎7号、Vandana、长香稻、青珍8号和珍优3号分别持有2个无毒基因;对于品种草笛(Pi-K)、20中-1、C104LAC(Pi-1)、C103TTP(Pi-1+1b)、K3(Pi-Kh)、梅雨明(Pi-Km)和东农363分别持有2个以上的无毒基因;亲本菌株对于品种四丰43、珍龙13、C101LAC和20中-2中分别持有2个无毒基因,关东51持、欧244持有2个以上无毒基因,但因亲本菌株对品种的致病型一致,难以判断对品种无毒性的贡献菌株。 利用CH63和TH16杂交后代F1代群体在36个水稻品种上进行了致病性测定,依据其F1代在不同品种上的致病表型和SSR、ACAR和RAPD等分子标记位点的共分离构建了稻瘟病菌的遗传图谱。图谱共有151个标记位点,7个连锁群,全长1038.4cM。由杂交后代致病性分离鉴定出CH63菌株持有多个无毒基因,在该遗传图谱中初步定位了Avr2-K59、Avr-C105TTP1、Avr-Zh156、Avr-Xuan1641、Avr-Xuan6392和Avr-C103TTP6个无毒基因,分别定位在第1、第4和第7染色体上。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 1 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 2 稻瘟病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第二章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研究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源自江苏省的稻瘟病菌营养体亲和能力与无性重组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稻瘟病菌无性重组体若干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稻瘟菌株CH63 和TH16 杂交后代毒性变异及其无毒基因组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稻瘟病菌CH63和TH16 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谱构建及无毒基因的定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附录 附录一 稻瘟病菌无性重组体的遗传 1 村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附录二 SSR引物和SCAR引物序列表 (浏览次数:2916)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与候选基因辅助选育(附目录) (2004-12-22 15:01:09) 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改良方法研究 (2004-9-27 10:15:52) |
更多相关...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