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 | 获奖年份 |
水稻高原粳型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其新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 | 2015 |
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 2013 |
水稻好氧栽培理论与技术及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13 |
水稻品种DNA指纹鉴定平台的创建及其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13 |
稻瘟病不同抗病基因的聚合效应分析及广谱、持久抗病体系的构建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12 |
水稻穗腐病研究及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12 |
中国水稻生产能力与产业政策研究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11 |
粮谷、果蔬中农药多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11 |
国内外粮食信息集成与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10 |
超级早稻新品种“中早22”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10 |
水稻重要遗传材料的创制和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 2009 |
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及超级稻中浙优1号的选育与产业化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 2008 |
灌溉稻“麦作式”水稻湿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8 |
高效安全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大规模应用研究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07 |
基于QTL定位的籼稻高产育种技术体系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7 |
直播稻出苗动力学的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及育种材料创制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7 |
水稻好气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06 |
优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与开发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06 |
水稻穗瘟和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6 |
水稻有利基因快速转育技术及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05 |
水稻超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5 |
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 2004 |
稻鸭共育无公害高效益技术及原理研究和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4 |
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超高产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的推广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 2003 |
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研究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 2003 |
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材料的发掘利用与成果产业化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3 |
超级杂交稻育种亲本选配理论及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的创建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2 |
水稻白背飞虱新抗源的发掘、遗传研究和新抗性基因Wbph6(t)分子定位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 2002 |
紧穗野生稻优异基因的转移及鉴定技术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2001 |
杂交稻结实障碍的生理学新解及调节技术产业化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2001 |
浙江省小规模兼业农户经营制度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2000 |
优质、多抗早籼新品种中丝2号的选育和推广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2000 |
籼型紫叶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中紫S的选育及利用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2000 |
稻田甲烷排放的监控及减排综合管理技术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9 |
抗除草剂转基因直播稻的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9 |
巨大胚等三种新性状米的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9 |
《中国水稻》的编著和出版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9 |
水稻体变育种及新品种选育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9 |
抗除草剂基因转水稻快速检测和提高杂交稻纯度的新技术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8 |
浮床陆生高等植物对富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8 |
稻田除草剂和尿素混用的增效作用和机理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8 |
籼型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8 |
稻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菌丝融合后代的致病性变异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8 |
自然水域人工浮床无土种植陆生植物方法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8 |
水稻广亲和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7 |
水稻褐飞虱应急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优秀奖 | 1996 |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粮食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6 |
蚕抗菌肽B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6 |
烯效唑的生理作用及对稻麦生长调控的增产技术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6 |
杂交水稻协优46的选育和应用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 1995 |
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及《图志》撰写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4 |
中国稻病菌群的群体遗传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4 |
浙江食物消费结构与种养业生产发展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4 |
应用RFLP标记分析水稻广亲和品种的亲缘关系及其亲和生育期基因的定位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4 |
国际稻试验圃在中国的评价和利用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4 |
中86-44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4 |
部优质食用稻米标准及其应用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4 |
中国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4 |
大麦原生质体再生绿色植株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优秀奖 | 1993 |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及温敏核不育的肯定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3 |
稻飞虱鸣声信息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 | 1993 |
双季杂交稻亩产超吨粮配套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3 |
早籼中156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2 |
早籼新品种“辐8-1”的选育和推广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2 |
多效唑培育油菜壮秧及其增产技术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2 |
中国云南稻种矮源研究和利用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1 |
杂交早稻应用多效唑省种高产栽培研究 |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1 |
水稻试管苗离体调控技术的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1 |
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汕优85选育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90 |
稻田以水带氮深施技术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0 |
水稻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90 |
多效唑控制连晚秧苗徒长技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 1989 |
防止连作晚粳败苗的发根秧技术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四等 | 1988 |
优质早籼新品种8004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86 |
早籼品种竹菲10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 1986 |
内容更新日期:2016年05月11日 | 内容增补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
[ 返回上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