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字号选择:
新思路带来新出路
作者:
出处:见正文 发布时间:2003-2-25 13:06:05 (原作发表时间: )
丁声俊最近撰文谈到对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思考,提出了粮食要有一个好出路,就必须有一个正确可行的思路。结合中国粮食产业的现状,要开创出一条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出路,就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新思路作先导。

首先,深化粮改要有新思路。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沿着宏观调控下购销市场化的取向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作用重大。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至目前的粮改进程中,各地多是以行政区划为出发点制定和实施粮改举措,导致产业改革的复杂化、地区矛盾的交错化,大大影响着粮改进一步推向深入。鉴于此,要摒弃以行政区划为出发点制定和实施粮改方案的思路,换上以口粮品种(中晚稻、冬小麦)为出发点制定和实施深化粮改的新思路。这就是说,在我国农业粮食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国家只对主产区的中晚稻、冬小麦实行保护价收购,其他粮食全部放开,由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采用这种新思路,将会开拓走出目前困境的粮改新出路:对主要口粮品种加强调控,对主要口粮品种加强调控,对一般品种扩大市场调节;对主产区主要粮种实行保护,对其他一般粮种由市场调节;整个粮改实行“全国一政”整体推进粮食市场化进程。

第二是振兴粮食产业要有新思路。在继续重视粮食购、销的同时,要把加强我国粮食的“半壁江山”—粮食工业作为振兴粮食流通业的新思路。粮食加工是粮食生产的延续,是粮食流通增加科技含量的途径,还是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就业的最有潜力的领域,这已达成共识。然而目前中国的粮食工业还是个薄弱环节,全国包括粮食在内的整个农产品的加工率仅为30%-40%,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都在85%以上,因此我国应尽快和充分挖掘粮油加工业的潜力,要换一个新思路将粮食工业由目前的“附营”业务地位转变为“主营”业务地位。在全国组建少数粮食“航母”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对粮食工业加强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样,有力加强的粮食工业,必将会为振兴粮食流通业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是发展粮食多种经营要有新思路。在大量职工下岗、进入弱势群体队伍的条件下,扩大就业成为焦点问题。扩大就业的出路何在,这就需要粮食部门换个新思路,即从大力发展粮食多种经营中寻找。事实证明,哪里的粮食多种经营焕燃一新,哪里的再就业就比较充分,经济效益也令人振奋。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发展多种经营当作重要管理职能,粮食企业要大力开拓各种经营,实现其环境宽松化、范围扩展化、机制市场化。当前,在粮食系统要放手做到“五鼓励”:一是鼓励个人或合伙自谋就业岗位,或开办个体企业;二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向一、二、三产业延伸;三是鼓励下岗粮食职工充当粮食经纪人,形成一批民营粮食经纪公司,为农民服务;四是特别鼓励市场需要的、增加就业岗位多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要有了大力振兴粮食多种经营的新思路,就会开拓出粮食部门大发展的新出路;促进现有资源流动和充分利,增加新经济增长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创造新就业岗位,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粮食企业重组、转制和新生,增强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实力。所有这些,将会大大有利于开创粮食新局面。

第四是增强粮食竞争力要有新思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粮食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下功夫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竞争的因素主要包括;价格、质量、信用。在“入世”之后,中国粮食产业应坚决摒弃消极退缩应对观,积极主动去应对挑战,赢得挑战。为把竞争优势转变为现实竞争力,中国粮食产业要从全新思路出发,采取如下举措:继续深化粮改,转换机制,完善市场化;坚持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产品优质化;勇于创新理念,发展连锁流通营销化;加强财政支持,保护农民,补贴直接化;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效益,加工现代化;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后力,发展持续化。果能如此,我们的粮食企业就一定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争得有利位置,谋得一席之地。

(浏览次数:2620)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