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过几千年的垦殖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稻田耕作制度,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对目前稻谷积压,生产收益低的现实,如何进行区域稻田改制,成为政府各级部门、生产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274户农户调查分析表明,该区域虽然存在一定的稻田改制倾向,发展瓜果和蔬菜等作物,但成效并不明显。 该区域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仍然没有改变业已形成的水稻在农业生产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主要由四方面因素所决定:(1)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生最适宜区域。(2)这一地区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以大米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保持一定数量的水稻田面积是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3)这一区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主要稻米输出地区,对于保障我国城市居民的主食用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调整过度,全国的农产品供给形势发生逆转,将会危及到国家的农产品安全。(4)该区域是农村劳动力最集中地区,水稻种植具有消耗劳动日和劳动强度大的特点,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可使富余劳动时间形成有效劳动。 因此,该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应遵循发挥比较优势,重点进行稻谷品种结构的调整,以效益的最优化为主要目标,强化特用和专用优质稻谷的生产,建立具有国际一流生产水平的优质米产业带,推动区域稻谷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作为传统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独特功能。中央政府应通过增加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及粮食收购保护机制等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区域的生产者进行补贴,从而保证区域稻谷生产能力的稳定,加快传统农业生产区农户奔小康的进程。
(浏览次数:2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