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字号选择:
我国粮食市场初显三元结构
作者:杨卫路
出处:粮油市场报 发布时间:2005-3-9 8:20:42 (原作发表时间: )

  过去,我国长期处于粮食短缺时期,当时的粮食包含内容较多,有谷物、豆类和薯类三大类。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和杂粮;豆类主要是大豆和其他杂豆;薯类包括马铃薯和甘薯。豆类和薯类的衍生品较多,如豆制品、粉条等,由于都属于粮食,在粮食靠票证供应时期,豆制品和粉条也是定量供应的。粮食在当时包含的内容虽多,但从生产和最终消费看,基本上都是食用的,可以称之为一元结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粮食生产已出现较大飞跃,农副产品也日益丰富,特别是最近几年,粮食行业改革步伐加快,粮食市场也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粮食生产和供应也随之摆脱了长期短缺的窘境。

  从近几年粮食市场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粮食市场已基本告别了过去粮食短缺时期单一的市场模式,分化为食用谷物(以下简称口粮)市场、饲料(以玉米为主)市场和油料市场三元结构。三个市场各有其鲜明的特征,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与影响。口粮主要是稻谷和小麦;饲料主要是玉米和麸、粕;油料主要是大豆、油菜籽、花生和其他油料作物等。(杂粮中的主要品种可以归类于口粮,薯类目前在一些地区已将其部分产量归于蔬菜,为便于分析,文中暂不涉及。)粮食市场初显三元结构的特征,使粮食市场在商品经济中逐步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一 、生产方面的分化是出现三元结构的基础

  从生产方面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口粮、饲料和油料作物生产分化明显

  20多年来,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发生较大变化,在耕地面积减少的基础上,口粮作物种植面积减少,饲料粮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口粮(稻谷和小麦)作物种植面积为6272.3万公顷,占3种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5.34%,几乎是饲料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总数的两倍。90年代初,这种局面变化不大,3种作物种植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口粮作物种植面积增至6381.7万公顷,增加了1.74%。到上世纪末的2000年,口粮作物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下降,降至5661.5万公顷,2003年又进一步降至4850.5万公顷,2003年比1990年净减少1531.2万公顷,减幅为23.99%。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饲料(玉米)作物种植面积为2008.7万公顷,占3种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0.92%,在3种作物中居第二位。90年代初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增至2140.1万公顷,增加了6.54%。2000年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增至2305.6万公顷,2003年又增至2406.8万公顷,2003年比1990年净增加266.7万公顷,增幅为12.46%。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油料(大豆、油菜籽、花生和芝麻)作物种植面积为1318.6万公顷,占3种作物总种植面积的13.74%,在3种作物中居第三位。90年代初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至1408.7万公顷,增加了6.83%。2000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大幅度增加,增至2244.1万公顷,2003年稍有下降,降至2227.8万公顷,2003年比1990年净增加819.1万公顷,增幅为58.15%。

  很明显,口粮作物种植面积在过去20多年里减少较多,而饲料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2003年3种作物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变为口粮占51.14%,饲料占25.37%,油料占23.49%。预计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口粮作物种植面积变化不会很大,而饲料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还将持续增加。

  2.口粮、饲料和油料作物产量变化各有特殊性

  从3种作物产量变化看,三元分化的局面更加明显。种植面积的变化与产量变化是同步的,但产量变化由于形成的是产品,所以更能说明问题。1980年至2003年,3种作物产量经历了两次较大起伏,但从长期看,均处于增长趋势,因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客观上要求总消费处于绝对增长趋势。在这个时期,我国口粮作物产量增长了26.67%,饲料作物产量增长了85.03%;油料作物产量增长了1.88倍。3种作物产量增长比例差距很大。

  虽然绝对数量仍是口粮作物占比例较高,但从三种作物生产和消费前景看,饲料和油料作物增长潜力显然比口粮作物大得多。例如美国2004/2005年度谷物生产总量为3.855亿吨,其中小麦仅为5870万吨,占总量的15.23%;大米产量为732万吨,占总量的1.9%;而玉米产量为2.999亿吨,占总量的77.8%。当然,美国的情况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对理解发达国家粮食市场发展和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 、粮食消费及产业链已发生较大分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消费决定了生产的主要目标是口粮供应。那时全国除北京外,大部分地区城镇居民细粮供应是有限的,细粮与粗粮供应的比例一般为3 7。由此可以看出,那时所生产的粮食大部分都是作为口粮。当时粮食市场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食用为主,人均直接食用粮食的数量由票证统一安排。虽然人均占有小麦和稻米数量与几十年后的今天没有太大变化,但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结构,在最近几十年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理解现在的粮食市场。

  现在城镇居民食物主要可以分为4个部分,口粮、肉禽蛋奶鱼、蔬菜和水果,但大部分乡村居民的这种分类还不太明显。尽管如此,我国这4种食物人均占有量已相当可观。

  近几十年来,我国各类牲畜存栏数量迅猛增加。大牲畜存栏量由1980年的9525万头增至2003年的1.55亿头,净增了5975万头,增幅为62.73%;生猪存栏量由3.05亿头增至4.66亿头,净增了1.61亿头,增幅为52.79%;羊和禽类的养殖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

  从我国畜牧水产品产量变化看,近几十年的增长也是十分惊人的。肉类产量由1980年的1305.4万吨(其中禽肉按100万吨估算)增至2003年的6932.9万吨,净增量为5627.5万吨,增幅为4.31倍;水产品产量由449.7万吨增至4704.6万吨,净增量为4254.9万吨,增幅为9.46倍;蛋类产量由500万吨增至2606.7万吨,净增量为2106.7万吨,增幅为4.21倍。

  我国水果和蔬菜产量近几十年增长也十分迅速。食物的多样化和不断丰富,使城乡居民的食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人均口粮需求趋于减少,而用于食物转化的饲料需求则显著增加。

  三、从进出口贸易看,3种产品发展方向各不相同

  作为口粮的大米和小麦进口量,近几十年总体趋于减少。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口量曾达到1000万吨以上,1990年达到1253万吨。90年代后期以来,大米和小麦进口趋于减少,2000年只有112万吨,而出口达到383万吨,净出口为271万吨;2003年进口降至71万吨,出口为262万吨,净出口为191万吨。

  饲料(玉米)进出口情况有着很特殊的一面,近几十年出口量总体趋于增加。上世纪80年代我国玉米进口量曾达到160多万吨,1990年降至36.9万吨,这一时期出口几乎没有。90年代后期以来,玉米进口骤然停止,出口大增,2000年出口达到1047万吨,2003年出口1639万吨,虽然2004年出口减少较多,但总体仍处于净出口局面。

  油料(大豆)进出口情况与口粮截然相反,近几十年进口总体趋于增加。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少,1980年仅为56.5万吨,1990年为0.1万吨。90年代后期以来,大豆进口猛增,2000年达到1042万吨,而出口仅有几十万吨,净进口为966万吨;2003年大豆进口为2074万吨,大豆和花生出口为94万吨(其中花生49万吨),净进口为1980万吨。

  应当注意的是,90年代进口大豆虽然不多,但每年进口食用植物油达100万~200万吨。20世纪末我国已成为世界进口大豆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预计在较长时期内,进口量仍将不断增加。

  从我国上述3项粮食进出口变化趋势看,口粮、饲料和油料之间互补性不强,进出口贸易各自有其自身的规律。其根本原因是它们各自有其相对独立的消费目标、各自独立的市场,甚至在价格方面,相互影响也趋于减少。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3233)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