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流通 > 正文 | 字号选择: |
国际稻米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未来国内米价将在高位盘整 |
作者:杨卫路 |
出处:粮油市场报 | 发布时间:2007-3-15 13:35:12 (原作发表时间: ) |
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表现在国际谷物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大米市场供求关系到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口粮,所以市场形势备受关注。世界市场变化的主要问题在于价格上涨、产量下降、库存减少。 世界大米价格再度回升备受关注 世界大米价格在2006年下半年出现新一轮上涨,这次价格上涨可以看作是自2003年价格上涨的继续。 从期货市场看,2003年末市场走出连续6年的低迷时期,芝加哥稻米期货价格明显上涨,2004年春季达到较高水平。2004年以后到2005年末价格有一个回调过程。2006年以来芝加哥稻米期货价格又出现快速上涨,但还未达到2004年春季的高点。当时人们认为世界谷物将逐步恢复生产,价格趋于稳定,但价格却反其道而行,开始新的上涨过程。所以2006年价格再度回升备受关注。 从美国出口价格看,美国2号长粒米价格从2003年的320美元/吨上涨至430美元/吨。 从泰国出口价格看,泰国100% B 级大米已从2003年以后持续上涨,进入2006年后,价格先涨后落,7、8月份达到320美元/吨左右高点,12月份有所下降,但仍在300美元上方,比上年度同期高近20美元,涨幅为7%。 从越南出口价格看,越南5%大米价格从180美元/吨上涨至300美元/吨。 国内外大米市场价格已基本持平 从国内市场价格看,2003年10月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2004年春季再次上涨后平稳略降。2006年末国内农产品和粮食价格出现新的上涨,涨幅分别较上月和上年同期提高1和4.8个百分点。11月份油脂价格同比上涨6.2%。 稻谷价格上涨也很明显,其中粳稻上涨幅度较大,籼稻涨势稍弱。由于2005、2006连续两年国家在籼稻谷收购时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籼稻价格得到托升,直到2006年10月份以后,价格在拍卖时才高于最低收购价。而粳稻情况完全不同,由于市场价格较高,不仅没有必要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而且价格始终远高于托市预定价格。这反映出粳、籼稻谷市场存在明显差异。 粳米批发价格经过连续6年的持续低迷,2003年以后持续上涨,2006年末为2950元/吨,较上年度的2800元/吨上涨5%。早籼米批发价从10年长期趋势看,与粳米一致,但在2003、2004年上涨后,2005年有所回落,2006年末回升至2400元/吨。晚籼米批发价格与早籼米从长期趋势和近两年趋势看,均基本相同,价格略高于早籼米,2006年末为2450元/吨。虽然价格涨幅低于国际市场,但以美元折算后比较,国内外大米价格已基本持平。 与国际价格相比,2006年末,我国主销区标一晚籼米的批发价(浙江东南粮食批发市场)高于同期品质相近的泰米价格。如果泰国大米要进入我国市场,其到岸价(加运费、保险及海关费用)将比我国大米价格每吨高出500多元。 六大原因促使世界大米价格上涨 原因之一:产量减少、产不足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6年全球稻谷种植面积由上年的1.56亿公顷降至1.55亿公顷,产量(稻谷折米)由上年度的4.22亿吨降至4.21亿吨,下降0.2%,消费却从4.16亿吨升至4.21亿吨,增长1%。 原因之二:库存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将由上年度的1.05亿吨降至不足1.047亿吨,库消比将由2006年的25%降至2007年的24.6%。 原因之三:能源引起的运费波动。虽然国际运输费用已经从2004年高位下调,但从2006年5月份之后,又出现明显上涨。美湾至东亚大洋运费目前在50美元/吨左右,南美至中国运费高于50美元/吨,处于较高水平。根本问题是石油和其他能源价格上涨。物流费用本身就是谷物价格的组成部分,运费直接上涨,谷物价格随之上涨。 原因之四:其他谷物品种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2006年12月份美国2号硬麦出口价格已达到219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52美元/吨,涨幅为3l%;美国2号黄玉米出口价格已达到164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67美元/吨,涨幅为70%。同期阿根廷玉米出口价格已接近170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78美元/吨。三大谷物品种中,其他两种价格上涨幅度都大于稻谷,稻米价格明显是受到另两种谷物的价格拉动。 原因之五:美元贬值。自2005年以来,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持续大幅度贬值。其中对欧元已由最初的 0.9:1 贬至 1.30:1 。贬值幅度超过30%。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中有较大比例美元,人民币兑换美元也于2006年被动升值,这样使中国对外贸易中一些商品受到影响。一般认为,一国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货币贬值可以促进出口。美国是农产品和谷物出口大国,美元贬值对美国出口有利。 原因之六:品质改良。生产更多优质稻米,是各主要生产国的共识。日本稻米生产所选择的优质品种是举世闻名的,日本还不断研究新的适合于各种人群的稻米品种,如适合于心血管病人的、适合于糖尿病人的等;泰国稻米单产较低,只相当于中国平均单产的60%,但大部分是无公害产品,较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优质产品价格较高,随着优质产品不断增加,稻米总体价格必将上升。我国近些年对稻米优质产品的推广也在加大力度,价格差距有扩大趋势。优质粳稻已连续两年不用托市收购,早籼稻和中晚籼稻则不同。 稻米市场价格合理回归成分较多 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看,粮食价格上涨是在情理中的,在这种情况下,稻米价格不上涨才会是奇怪的事情。 价格合理回归成分多一些。在世界范围内,粮食价格由于受到各国政府的特殊政策影响,总是偏低的,因为保护农业和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是各国政府的共识。美国和欧盟在农业问题上争论不休,都在指责对方对农业补贴过度、保护过度。日本、韩国对大米生产也实行严格的保护性政策。泰国、越南政府经常对大米的生产和进出口进行干预。澳大利亚、加拿大对小麦贸易进行垄断性经营。 粮食市场供求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也不能完全依靠宏观调控。国际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偏向都于国于民不利,需要两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同时需要 WTO 协调各国关税,限制过分保护。中国如果粮食生产和市场放任自流,有很多地方将不再生产粮食。为此,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各国都在保护,屎护的直接结果就是价格都压得很低,出口国家负担加重,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因此,谷物出口国也都希望粮食价格能高一点,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2003年以来价格适度上涨对全球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十分有利。2006年以来的价格上张,总体还未达到2003年~2004年的水平,所以应看作是全球谷物价格的合理回归,不是坏事。 我国稻谷供给充足价格基本合理 中国市场目前并不缺少稻谷。我国粮食生产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下,已连续3年增产,虽然还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保持紧平衡状况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共识,如果2005年和2006年粮食供求紧平衡状况可以长期保持,将是好事情。经过努力,我国稻谷供给充足,库存适量,价格基本合里。未来增产一些也可以接受,但不宜增产过多,应避免形成新一轮的粮食陈化现象。 2005/2006年度我国稻谷新增供给总量为1.82亿吨,其中2005年产量为1.81亿吨,年度进口量为105万吨。该年度食用消费量估计为1.53亿吨,饲用量估计为1000万吨,国内消费量估计为1.78亿吨,出口量为147万吨,总消费量预计为1.79亿吨,产需结余237万吨。2006/2007年度我国稻谷新增供给总量预计为1.81亿吨,其中2006年产量预计为1.8亿吨,进口量预计为80万吨。该年度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54亿吨,饲用量预计为500万吨,国内消费量预计为1.74亿吨,出口量预计为180万吨,总消费量预计为1.76亿吨,该年度产需结余达到470万吨。 世界稻谷产不足需我国平衡有余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就稻谷这个粮食品种而言,在世界范围产不足需,而中国总量平衡、略有节余,那么当前全球谷物价格上涨就对中国十分有利。主要表现在国内价格调整空间扩大,因为当国际市场粮价接近国内价格时,国内价格调控只能控制在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与国内稻谷种植成本加合理利润之间,高于这个价格水准,有可能进口增加而冲击国内市场,低于这个价格水准,就会使农民生产得不偿失。所以国家对谷物价格的调控只能在国际价格与农业生产成本之间一进行。现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后,国内无论是生产还是宏观调控都更加主动。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供给压力不算明显,因为政府很负责任,既有国家庞大储备库存,又有充足的地方储备和农户存粮。此外,小麦还可以替代部分消费从而使横向的供需弹性增加。从长远看,对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问题最大的威胁是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这是要害。 今年上半年稻米价格将高位盘整 预计2007年上半年国内外稻米价格将高位盘整。所谓高位,就国内而言就是高于最低收购价,就国际市场而言,大宗大米交易价格在300美元/吨左右。我国大米常年保持出大于进,在近两年年均100万吨左右的出口中约40%是北方粳米,约70%是陈粮。2006年夏季,我国出口大米平均价格为335美元/吨左右,低档大米出口价格一般在260美元/吨左右,当时泰国主力出口品种为265美元/吨左右,12月末泰国25%FOB大米价格已突破275美元/吨。2007年继续上涨动力不足,在半年左右时间里维持目前的价格水平后,2007年夏秋季节市场价格将会因当年生产情况有所调整。 在国内外价格攀升的作用下,稻谷生产将面临新一轮扩大,产量趋升。实际上不仅是稻谷,所有谷物的生产在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后,都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一些国家仍有增产潜力。稻米是第三世界主食品种,西方发达国家目前产量有限,在价格升高的刺激下,发达国家也将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中国和世界稻米紧平衡趋势显现 中国和世界稻米的紧平衡趋势日益显现,紧平衡意味着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市场机会增多,贸易趋于活跃。亚洲主要大米生产国在价格上涨的时机将会增加出口,如泰国已将2007年出口目标定在900万吨,越南在保证本国消费前提下也积极出口。日本将配额内进口的主要部分重新输出,维护本国市场稳定。根据中粮集团的信息,非洲、中东大米消费需求将增加。 一方面,全球库存减少目前看来只是下调,仍在安全线以上。稻谷恢复生产周期缩短,信息、物流沟通手段今非昔比。另一方面,稻谷不适宜保存,陈米价格较低,加上保管费用,经济上很不合算,存得越多,包袱越重。但是很多国家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对稻谷生产保护力度较强,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由于中国并不谋求稻米出口大国地位,同时要保证国内基本自给,因此,只有根据消费变化,在宏观调控上使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为宜。 (浏览次数:97)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