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病 虫 害 > 正文 | 字号选择: |
水稻五大病虫中长期综合治理对策高级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
作者: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 |
出处:见正文 | 发布时间:2004-5-13 15:40:01 (原作发表时间:2004年5月11日) |
4月24—26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了水稻五大病虫中长期治理对策高级研讨会。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湖北、安徽、湖南省农科院以及安徽、湖南、江西、湖北等13个水稻主产省植保站长期从事水稻病虫研究和防治工作的科研、教学以及推广专家共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全国农技中心夏敬源主任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作了整体部署。专家分析,长江流域稻区近几年二化螟、三化螟有效虫源是常年的3-4倍,受灾严重地区,如湖南省部分地市达到5-10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大迁飞性害虫越冬虫源地虫量也成倍增加。水稻重大病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暴发频率不断提高,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危害损失不断增加,已经对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2004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重大病虫仍呈严重发态势。 大部分稻区二化螟冬后活虫数显著高于重发生的去年和常年同期。江南大部、长江中游部分稻区是去年同期的2-3倍。三化螟冬后活虫数在华南和江南部分稻区也有增加。因此,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形势非常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如果防控措施不力,防治技术不到位,将造成大面积成灾。 专家分析造成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1)气候变化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危害;(2)种植结构调整与水稻品种布局对病虫发生有利;(3)免耕和机械收割技术推广,有利于水稻害虫越冬。 除此之外,防灾救灾植保体系削弱和投入严重不足也是造成防治不力,损失加重的重要因素:(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植保队伍削弱,基础设施落后;(2)应急防治机制缺乏,区域性紧急控制无法实现;(3)病虫灾变规律不清,基础研究滞后,技术储备不足。近年来,政府支持水稻病虫发生变化基础研究的综合性项目基本没有,对病虫发生变化往往只看到现象,弄不清其机理,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面对水稻病虫发生危害严峻形势,夏敬源主任对2004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作了整体部署,并对中长期治理对策提出了具体要求:(1)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围绕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主旋律,从提高预警和扑灭两个能力入手,强化应急防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应急措施与长效治理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科学对策,不断完善中长期可持续控制措施,确保2004年和今后水稻生产安全;(2)创新工作方法,明确对策措施。面对2004年水稻病虫防治的严峻形势,各地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病虫的重点世代,同心协力,努力实现虫口夺粮,要尽快确定防治策略,制定防治预案;加强预测预报,及时传递信息;组装配套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他们干;开展逐级培训,组织防治行动,一定要打好发展粮食生产的攻坚战。为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和产业化经营以及生态和安全的要求,水稻病虫中长期治理在信息传递畅通,决策运行机制运转良好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推广与应用非化学控害增产、控害增收、控害保益和生态控害等核心防治技术,确保病虫可持续治理;(3)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争取支持,完善植保体系,改善条件设施,创新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多渠道筹集经费扎实开展工作。与教学、科研部门合作,进行协作攻关,摸清新环境下病虫的灾变规律和防治关键技术,紧扣各个环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抓落实,工作不僵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因地制宜;责任到人的工作方法抓落实,职责明确;督促检查的工作机制抓落实,奖惩分明。建立病虫害预警和扑灭机制,采取应急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初步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病害虫损失控制在8%以下,西南、华南地区控制在5%以下,东北地区要控制在3%左右的治理目标。从中长期看,中国要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从2005年到2010年,力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病虫害控制在5%以内,西南、华南地区控制在3%以内,东北地区控制在2%以内。(来源:中国农技推广网)
(浏览次数:3377)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webmaster#chinariceinfo.com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