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生产与市场 > 中国稻米市场2014年12月分析报告  
中国稻米市场2014年12月分析报告 
作者:见觚钿
来源:见觚钿
发布时间:2015-1-8 14:37:00

2014年12月份,国内稻谷行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中晚稻收购持续进行,在市场粮源收紧的同时,需求不振也制约了稻谷价格上行空间;贸易商加大备货力度,国内大米行情稳中趋强。

粳稻粳米行情以稳为主

12月份,粳稻收购持续进行,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2月25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73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7万吨。随着收购深入开展,农民交售数量趋减,市场价格维持在托市价格附近。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由于收购主体多元化(既有托市收购,还有各级储备轮换收购以及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收购),市场上稻谷粮源明显减少,收购价格基本不变,大米出厂价格稳定。苏皖地区粳稻价格保持平稳,市场收购以国有粮库为主,民营企业收购动力不足。

中晚籼稻收购渐入尾声

12月份,中晚籼稻规模性收购稳步推进,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截至12月2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381万吨,同比减少216万吨。

经过3个月的收购,12月份,部分中晚籼稻主产区的收购工作接近尾声,个别承担托市收购的库点受仓容限制基本停止收购,市场中收购主体正逐步由国有仓储企业转向民营加工企业。由于市场过半粮源入库,剩余流通减少,中晚籼稻行情坚挺有增。

临储早稻投放成交低迷

12月份,国家继续投放临储早籼稻,周均投放量50.4万吨,较上月略降0.1万吨,周均成交0.3万吨,较上月略增0.1万吨,成交均价2640元/吨,较上月不变。

企业对于国家投放的临储早籼稻兴趣较低说明三个方面情况,一是早籼稻及早籼米市场消费低迷,企业缺乏采购积极性;二是投放的交易底价相比市场价格以及地储拍卖价格都高,从成交情况来看,临储早籼稻全部都是底价成交;三是通过各种渠道,无论是正规进口,还是边贸、走私等方式进入国内的低价大米数量较多,且价格低廉,采购国产临储早籼稻明显不划算。

大米出口创三年来新高

据海关数据,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0.88万吨,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8万吨和5.1万吨,为三年来首次超过10万吨级别;1~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大米34.5万吨,其中,出口至朝鲜大米占17.1%。

从我国大米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主要进口大米为质低价廉的籼稻米,而出口大米则主要为质优价高的粳稻米,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托市政策“托高”了普通稻米的市场价格,优质稻谷由于缺乏保护性收购政策,与普通稻谷价差极小,而在国际市场,普通大米和优质大米之间却有极为明显的价差。

综上所述,持续开展的中晚稻收购让市场上粮源趋紧,但终端消费难以显著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扩大库存的积极性,考虑到政策价格的支撑作用以及企业的收储成本因素,预计春节前期国内稻谷行情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优质稻因消费扩大及流通减少原因或稳中趋强。

(浏览次数:)
 
上篇文章:2015年我国大米进口关税配额量为532万吨
下篇文章:美国农业部2015年1月大米供需预测报告
打印 |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