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品种新闻 > 正文 | 字号选择: |
福建:航天育成高优水稻良种“特优航1号” |
作者: |
出处:见正文 | 发布时间:2003-7-25 9:17:30 (原作发表时间:2003年7月24日) |
福建农科院日前接到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发基地传来的喜讯:在参加三亚全国杂交水稻2002-2003冬季试验试种时,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特优航1号”亩产达到729公斤,“II优航1号”亩产也达到702.5公斤。 利用航天技术将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可使种子基因实现地面上难以实现的有益变异,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福建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主持的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始于1996年,先后将“明恢86”等3个杂交稻恢复系干种子送上太空,将回收的种子在不同的生态地点种植,进行穿棱选择,于1999年育成比“明恢86”植株更高、穗长更长、米质更优、抗瘟性更强的恢复系“航1号”,配成“特优航1号”和“II优航1号”两个新组合。近年来,这两个新组合在省内外区试中屡获高产。 “特优航1号”今年初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福建第一个利用航天技术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特优航1号”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在部颁优质米12项指标中,有6项达一级标准,3项达二级标准。“II优航1号”同样显示了优质、高产的特点,各有5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和二级标准。 曾育出著名的杂交稻品种“汕优63”的谢华安介绍说,经过几年的航天育种探索,福建农科院贮备了一批性状特异、类型丰富的优异种质。福建水稻航天育种课题现已入选国家“863”计划,今后将着力研究稻种空间诱变的变异规律,建立高效的水稻航天育种技术体系,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创造出水稻特异种质和材料3至5份,育成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至3个。(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3764)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