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技术推广 > 正文 | 字号选择: |
水稻不包穗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
作者: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2-9-23 13:23:54 (原作发表时间:2002年9月18日) |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杨仁崔主持研究的“水稻不包穗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日前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 杂交水稻的母本即雄性不育系存在“包穗”即穗颈短、穗不能完全抽出叶鞘的遗传缺陷,影响了制产量的提高。弥补这一缺陷的传统做法是喷施化学药品赤霉素,成本高、操作难且有污染,过多施用还会造成种子质量下降。 用遗传方法而不是喷施化学药物的方法解除杂交稻不育系“包穗”问题,是多年来国内外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1997年,杨仁崔首次提出采用核辐射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办法,直接诱变待改良品系获得长穗颈eui基因突变体,并组织力量进行攻关。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课题组培育成长穗颈不育系和高秆隐性恢复系,并配置了优势明显的高秆隐性杂交稻组合。 杨仁崔表示,“水稻不包穗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可百分之百解决影响杂交稻制种的“包穗”问题,由此引导杂交稻种子生产及杂交稻育种技术的变革,使全国的杂交稻繁殖与制种田增产两至三成的不育系和杂交稻种,每亩还可减少施用赤霉素的成本200元左右。 摘自《中国农业科技》 (浏览次数:2906)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更多相关...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