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推广  > 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龙彭年
来源:中国稻米
发布时间:2004-09-29

    杂交水稻自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研究成功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获得巨大效益后,轰动了世界。70年代末,它开始在世界20多个国家推广,现在种植面积扩大到近1500万亩,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与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地的表现

    1.杂交水稻阔步走向亚洲

    放眼全球,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广布五大洲,但栽培面积的98%集中在亚、非、美国家。亚洲20多亿人口2/3的热量、非洲和美洲10亿多人口1/3的热量均由稻米提供,所以杂交水稻必然走向世界。从亚非美稻区来看,水稻产区还是集中在温暖、多雨的东亚、东南亚、南亚一带,其水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的90%以上。而且水稻主产国中国、印度、印尼、泰国、日本都集中在亚洲。所以,亚洲就成了杂交水稻重点发展的地区。目前,亚洲竞相开展杂交水稻试种研究、推广应用的国家有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缅甸、泰国、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越南近水楼台先成功。越南是我国的近邻,我国杂交水稻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后,它直接从我国引进汕优63等杂交水稻高产组合,并试种成功,很快推广,增产也显著。据越南提供给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称,1993年越南直接从中国购种,种植了4万多hm2杂交稻,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了1亿kg稻谷。为此,2001年越南杂交稻推广面积增加到了48万hm2,其产量较当地常规稻增产20%以上。目前,越南北部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扩大到占水稻播种面积的5%左右。杂交水稻已为保障越南粮食安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越南政府于2002年5月特授予袁隆平院士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徽章,以表彰他对越南杂交水稻发展的卓越贡献。

    印度借鉴我国的成功经验,把杂交水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印度已成功地培育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杂交水稻组合,并于1994年试种1万hm2,一般较当地的常规稻增产30%左右。到2001年,印度的杂交水稻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hm2,为缓解印度人口急剧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菲律宾是在我国直接帮助下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的。菲律宾对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极为重视,该国以稻米为主食,但粮食未能自给自足。为了甩掉粮食进口国的帽子,从1995年开始,菲律宾学习我国的经验,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本国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先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研究和开发协作网,在我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和坐落在该国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帮助下,大力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前几年种植了8000hm2杂交水稻,每hm2较当地常规稻增产2~3t。于是,2002年扩大到10万hm2,并要求2004年要突破50万hm2,基本上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在发展杂交水稻的同时,菲律宾西饮农业公司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超级杂交稻研究,培育出了超级杂交稻新组合SL-8,2003年在该国示范种植2100hm2,每hm2产量9t左右,比当地常规稻单产提高了2~3倍。菲总统阿罗约很高兴地称赞和感谢袁隆平为解决菲律宾人民吃饭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院士却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中国人民对400年前华侨从菲律宾首次引进番薯良种缓解了当时中国粮食紧缺的一个回报!

    缅甸是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起步较晚的国家。缅甸是世界上主要稻米出口国之一,但它发展杂交水稻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袁隆平院士以联合国首席顾问的身份,亲率一中国专家代表团在缅甸指导试种杂交水稻获得成功后,缅甸的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才迅速开展起来。1997~1999年,缅甸推广的杂交稻每hm2增产1t以上,特别在两个试点上,种植我国的超级杂交稻组合获得了8.56t/hm2的高产。1999~2000年早季,杂交水稻已在该国推广2000多hm2,近年发展势头加快。

    泰国引种杂交水稻试验表现明显的增产早熟。2001年早季,泰国甘攀碧省引进我国的8个杂交水稻组合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我国的8个杂交水稻组合较当地最好的品种增产28.8%~58.9%,而生育期平均要短8天;与当地生育期最长的品种比较,8个杂交稻组合中有4个增产显著,增幅16.6%~26.5%,其余4个组合也略有增产,而当地对照品种生育期要长12~19天。可见,杂交水稻在泰国大有发展前途。

    此外,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业已开始引种我国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孟加拉、老挝等国也通过利用我国培育的不育系选育适宜本国种植的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有的已开始组织示范生产。

    2.杂交水稻走向非洲,表现高产惊人

    1992年,在赞比亚国家级灌溉稻品种对比试验中,引入的中国杂交水稻组合汕优99,产量(7.96t/hm2)居各品种的首位,较当地良种增产22%;同年,在地区级的品种比较试中,7个杂交水稻组合较当地良种增产11%~63%,其中杂交水稻组合威优77、威优46产量分别达到每hm2 13.1t和12.1t,较当地最优的卡富西5号分别增产32.6%和22.9%,充分展示了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应用的前景。近几年,杂交水稻在几内亚的试种,效果也很好,其增产潜力使非洲人大为吃惊。

    3.杂交水稻在南美洲一试身手,显示出强大的增产优势

    自2001年开始,世界水稻主产国巴西、乌拉圭与我国湖南省农科院合作,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杂交水稻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种植的产量远远高过当地良种,显示杂交水稻在南美洲发展前景广阔。

    4.杂交水稻在北美洲一鸣惊人,美国随即和中国开展了合作研究开发

    美国是世界水稻主产国之一,也是发展杂交水稻起步较早的国家。1980年3月,美国园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问中国,引进3个杂交水稻组合试种,结果较美国水稻良种产量高165.4%~180.3%,美国人惊呼其为“东方魔稻”!次年,美方与我国签订了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转让协议,我国当即派出专家赴美传授技术,试种很快成功,并培育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生长的杂交水稻组合,但由于受米质及机械化耕作等问题的制约,直到目前杂交水稻在美国及发达国家反而未能大面积推广。为了尽快培育出符合美国生产标准要求的优质杂交稻组合,在美国及发达国家实现大面积种植,袁隆平早就瞄准了分子生物工程技术,组织了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联合攻关。首先与美国康乃尔大学和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开展了合作研究,突出了米质的改良问题。其次是1999年以来,与香港中文大学辛世文教授进行了合作研究,重点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杂交水稻米质,其中包括增加赖氨酸含量和调节淀粉成分等。再就是近年来,又与中国科学院杨焕明教授合作实施了“中国超级杂交稻基因组计划”,在分子层面上探索改善米质,提高产量,增强抗性。目前我国杂交稻米质与美国的低产优质稻米相比,主要是直链淀粉含量的差距,通过合作研究,用基因转移和遗传工程相结合的办法,再加上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就可以培育出米质和产量都超一流的超级杂交稻,完全可以适应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大面积种植的需要。

    5.杂交水稻在欧洲试种成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就引进了我国选育的两个杂交水稻组合进行试种,并出现了11t/hm2的超高产。

    总之,杂交水稻在世界的发展形势很好。其突出标志是亚、非、美国家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研究应用杂交水稻来解决第三世界的吃饭问题,这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目前在亚洲几乎全面投入实施,并已见成效;非洲和美洲也纷纷启动,初步有了经验。这一切都为世界人民战胜粮食危机和饥荒增添了信心,找到了新的希望。这一巨大成绩的取得,是与我国政府的支持及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技群体的努力奉献分不开的,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组织的积极推进分不开的,与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分不开的。然而,杂交水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由于它对国外来讲,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各国在研究和推广中因为不熟悉、缺乏经验,难免存在问题:一是有些国家对研究发展杂交水稻的宣传舆论、技术培训、资金投入、政策措施跟不上或不配套,影响了研究推广的力度和效果。二是研究推广体系不健全,研究、推广人员严重不足,技术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工作效率低。三是引进和培育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优质高产、适销对路的杂交稻组合少。四是制种产量低,种子价格高,制种基地不合格,制种物质不配套,种子混杂,质量事故不少。五是由于各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为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增加了难度,比如杂交水稻在与我国南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差不大的国家引种推广相对容易,有的如越南等国,甚至可以照搬我国国内的杂交水稻组合和技术;但在人文环境、烹饪习惯不同的印度,引种研究杂交稻难度就较大。因为印度人用餐习惯手抓饭,这要求米饭必须松散爽滑,因此对米质太粘、直链淀粉含量低,即使是高产的稻米良种也不感兴趣。这样培育适合当地需要的杂交水稻组合就要下大力气。六是目前国际间存在着越来越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倾向和输出渠道不规范等问题,也影响了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速度。

    二、发展与对策

    目前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有110多个,除我国外,全球每年水稻种植面积有1.1亿hm2,可见,杂交稻发展空间极大。据一些专家预测,随着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2010年左右,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由现在的近100万hm2发展到300~400万hm2,2020年左右达到5000万hm2。仅此一项,全球每年将增收稻谷6000~7500万t,可多养活2~3亿人,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根据杂交水稻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要把它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21世纪,全球将面临着人口急剧增加,粮食安全受到挑战的严峻形势。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杂交水稻作为首选重大增产技术推荐给世界,成效已十分显著,杂交水稻进一步在世界范围推广应用,不仅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为我国通过杂交稻技术的输出增加外汇收入。为此,有专家建议把我国杂交稻技术输出,作为一项能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重大举措来抓,把有偿技术输出和技术援助结合起来,抓紧做好,这样可从一个侧面塑造我国和平崛起的崇高形象,其意义并不亚于我国历史上纸张、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技术引进国家也应进一步认识到引进推广杂交水稻的重要性,并借鉴我国、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的经验,把研究发展杂交水稻当作解决粮食自给、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首先要对引进发展杂交水稻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配套解决;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研究推广机构,从上到下培养一支能全面系统掌握杂交水稻技术的人才队伍;再次在技术引进上要打破技术性壁垒倾向,对种子检疫适当放宽限制,简化海关检验手续,使技术引进渠道畅通和规范化。

    2.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对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加以引导、促进和援助

    首先,必须继续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从1980年至今举办的20多次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1986年至今举办的四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和1995年至2001年举办的两次国际无融合生殖会议等活动,为世界各地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人才,这些人才目前已成为各地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专家和骨干,今后还应继续举办这一类活动,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要加强引导和援助。1995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了支持解决低收入、粮食短缺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选择15个国家提供经费,推广杂交水稻,这为杂交水稻在世界的研究推广提供了良机和条件。为迅速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空间,袁隆平院士曾以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的身份三次赴印度,27次到菲律宾指导杂交稻的研究推广和去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交流,还在越南、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进行了穿梭般指导和讲学活动,先后提供了50多个杂交稻组合在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进行试种推广,受到了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3.进一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杂交水稻技术输出工作,以加速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进程

    首先,在技术输出路线上,应坚持“因地制宜、适销对路;合作选育,共享成果”的方针,采取多种渠道输出,提高效益:一是直接输出杂交种子;二是转让杂交稻组合;三是派出专家,联合选育;四是同时输出配套技术与物品;五是组织技术培训等。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总结过去杂交水稻技术输出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杂交水稻技术输出的规划、条例和政策、法规,使输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快技术输出。第三,应在政府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建立杂交稻技术输出的行业协会,依靠它组织协调,共同开拓市场,把杂交稻技术输出事业做好、做大。第四,今后杂交稻技术输出,首先应在自然气候、人文环境与我国南方相差不大的东南亚国家取得成功经验后,根据市场需要,选择自然气候、人文环境与我国相差较大,但技术输出潜力大、效益大、影响大的非洲、南美国家作为重点,加紧突破,使杂交稻技术输出获得更大成效。第五,必须加强国内外联合攻关。杂交稻技术输出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气候和人文环境也不同,因此,各国科技人员必须一起研究,开展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作战和联合攻关,迅速培育出具有一流米质、产量、抗性和适于机械化制种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使之不仅能满足第三世界国家的需要,而且还能适应发达国家的需要。

    21世纪是我国杂交水稻技术输出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们应抓住机遇,努力工作,突破难关,把杂交稻全面推向世界,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浏览次数: )
 
上篇文章:百合优质晚稻栽培技术要点
下篇文章:中国水稻研究新技术系列介绍(4)——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
打印 | 关闭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电话:+86 571 63370235
杭州市富阳区水稻所路28号(邮政编码:311401)11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