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技术推广 > 正文 字号选择:
水稻节氮增效技术挑战农技推广方式
作者:李大庆
出处:见正文 发布时间:2006-4-8 8:22:26 (原作发表时间: )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2002年,中国以占世界10%的耕地消耗了世界30%的氮肥。过量的氮肥,已给我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从4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水稻节氮增效技术采用与推广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外农业专家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在我国广东、湖南、湖北、江苏的18个村的372个农户中开展了“水稻氮肥实地管理技术农民参与式研究与示范”项目。
  结果表明,采用这项技术,每公顷的纯氮施肥量减少了37%,而水稻产量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专家指出,这项技术的成功实施,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将产生重大影响。

  氮肥污染触目惊心

  我国农作物中以水稻消耗的氮肥数量最多。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瑞法介绍,我国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氮肥全国总施用量的24%左右。每公顷水稻生产的纯氮施用量平均为199.3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4%。

  由于氮肥施用量过多,其未能被植物吸收导致的地表泾流、淋洗和蒸发等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泾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研究表明,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化肥氮占了50%。

  专家开展减氮增产试验

  “水稻氮肥实地管理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改变了稻农的传统的氮肥施用技术。传统方法是在插秧前和插秧后一周内施用了90%以上的化肥,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基本不施肥或少施肥。而新技术则在秧苗较小、需要养分较少时少施肥,在秧苗较大、需要较多养分时,供给其足够的肥料。由于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施肥,不仅保障了水稻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而且减少了肥料的单次施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

  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让农民参与,即不仅组织对稻农的技术培训,而且让稻农和科研人员一起商量,确定具体的施肥技术方案。

  3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节约1/3的氮肥,水稻产量略有增长,氮肥使用量下降,为农民节约了开支,减少了环境污染。据了解,目前湖南、湖北已开始推广这一新的施肥技术。

  新技术带来的“震荡”

  在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对水稻氮肥实地管理技术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立秋指出,目前我国农业科研重育种,轻栽培。从水稻氮肥实地管理技术项目可以看出,技术推广十分重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认为,我们农技推广一般是农技人员在农村办个培训班,这远远不够,技术人员还要下去亲自指导,与农民一起商量落实,这样才能做好农技推广工作。此外,现在一些农技人员在向农民介绍化肥施用方法的同时兼带推销化肥的“业务”,而新技术是要农民少用化肥,这对农技推广的方法产生挑战。张福锁说,对于农业科技,现在不缺研究人员,缺的是真正到农村去为农民实干的人。许多搞农业研究的人不下农村,他们只是把研究“当饭吃”。

  有专家指出,我们一些传统的农业观念需要反思。比如,是不是地力只能肥来培养?保高产就必须多施肥?多施肥,农作物疯长,杆就细,易倒伏,研究人员便全力研究耐肥抗倒伏新品种,这是不是恶性循环?一些育种单位研制的品种能在每公顷施用300公斤氮肥的条件下仍不倒伏,这种科研方向是否正确?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1790)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