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推广 >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发布2011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发布2011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3-14 12:58:15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1年3月4日发布了《关于印发2011年大春粮油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介绍了水稻生产技术。

水稻是重庆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11年重庆市水稻生产的重点是推广超级稻品种与旱育秧、抛秧、机插秧、规范化栽培、合理增密、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综防统治等为核心内容的 “一增六改”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平衡增产和农民增收。

一增:是突出抓好以增种、增苗、增窝、增穗为主要内容的合理密植技术的推广。针对重庆市水稻生产用种少、栽得稀、有效穗不足,导致水稻单产较低的问题,各地在水稻生产中要将合理增密技术作为提高单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加用种量,大力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机械化插秧技术、抛秧技术等,确保栽插密度提高到1.1 -1.4万窝。

六改:一是改单纯选择大穗型高产品种为生态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超级稻品种。

重庆地形地貌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耕作制度复杂,各地在品种布局上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选择相应的主导品种。渝西、渝中生态区可选择准两优527、Q优6号、Ⅱ优21、Ⅱ优602、T优300、为天9号等品种;渝东北地区可选择Q优6号、D优527、准两优527、 K优88、一丰8号、金优725、为天9号等品种;渝东南地区可选择K优88、Q优108、为天9号、D优13、准两优527、Q优6号、丰两优1号、粤优938、T优300等品种。再生稻区可选择头季生育期适中(160天左右),再生力、抗病力强,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准两优527、Q优12号、Ⅱ优21、川农优528、 K优1354、Ⅱ优602等品种。其中Ⅱ优21、Ⅱ优602等生育期偏长的品种,需提早播种和移栽,确保头季收获和再生苗萌发,夺取两季高产。优质稻适宜区大力推广渝香203、陵优2号、中九优804等米质达到2级以上的优质稻品种。

二是改分户育秧为集中育秧,重点推广旱育秧、旱育抛秧、旱育机插秧等技术,促进早播早栽,避灾增产。

重庆市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播种期、移栽期不适时,育秧成本高,秧苗素质差等问题。因此,各地在水稻生产中应将改分户育秧为集中育商品秧作为主要推广方法,大力推广旱育秧、旱育机插秧和旱育抛秧,降低农户育秧成本,减轻农户劳动强度,提高育秧管理技术到位率和秧苗素质,促进水稻适时早播早栽及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适时早播,是重庆市水稻生产上抗灾避灾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可以保证水稻在高温伏旱前和秋雨低温前正常抽穗扬花。旱育秧播种期比水育秧可以提前5~7天,是保证水稻适时早播的有效技术措施,应加大推广力度。同时应大力示范推广集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劳于一体,有效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节能减排、集约高效的水稻+红苕同苗床共生育苗低碳农业新技术。

水稻适时播种应分不同生态区域和海拔高度进行。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旱育秧,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水育秧。渝西地区和渝中、渝东北海拔400米以下浅丘河谷地区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渝中、渝东北海拔400米~900米地区3月中旬~下旬播种,渝东南地区、渝中及渝东北海拔900米以上地区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再生稻适宜区要求在3月5日前播完。

育秧在技术上应把好五关,一是根据移栽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二是注意保温和控温育秧,防止低温寒潮引起烂种死苗或高温烧苗。三是旱育秧、旱育机插秧、旱育抛秧要注意施足底水,保墒育苗,保证发苗整齐。四是推广使用专用壮秧剂,促进根系生长,确保秧苗营养充足,生长健壮,防止徒长。五是加强苗期施肥和防病管理,注意防治立枯病、苗瘟等病害。

栽插上要做到适龄早栽,机插秧在3.5-4.5叶时及早移栽大田;抛秧、规范手插秧在叶龄4.5-5.5叶时移栽;两季田大苗移栽叶龄控制在6-8叶,以保证分蘖早发、多发,提高成穗率。

栽插时若遇干旱,要大力推广水稻地膜覆盖节水抗旱栽培、(免耕)撬窝旱栽(水管)和浅旋旱栽水管,抢水、撵水、匀水早栽。

水稻生长中后期若遇洪水危害,根据受灾情况可推广应用洪水再生稻技术措施弥补灾害损失。

三是改稻田人工翻耕为机耕或免少耕。面临当前农村干板田较多、稻田蓄水减少、工程蓄水不足、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各地要加大稻田机械化耕整推广力度,注意及早抢水抢墒整田,做好田边田角和稻田蓄水,确保适时栽插。同时,结合稻田改制大力推广免少耕技术,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投入。

四是改分散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重庆市大面积水稻生产普遍存在施肥水平低,施肥时间及方法不当,配方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但影响水稻单产和效益提高,而且造成局部面源污染,影响稻米品质。因此,各地要结合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通过稻田土壤养分检测、配方施肥试验和示范,形成有利于推广的技术方案,同时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和种植大户(代耕户)共同参与的配方施肥服务网络,达到技术和物资的充分结合,促进技术推广到位。

五是改深水灌溉为科学浅湿管水,够苗搁田。水稻生产上农户习惯采用深水灌溉,不利于及早分蘖成穗。各地要注意在田间水浆管理上保持浅水栽插,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分蘖后期“够苗搁田”,即当全田总苗数(主茎加分蘖)达到每亩16万~18万苗时排水晒田。长势很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在全田总苗数达到每亩14万~15万时开始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

六是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专业化统防统治。针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具有迁飞性、传染性和共发性等特点,各地要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行政属地管理责任制的要求,加强重点时段、防灾减灾和病虫测报信息管理,及时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控。采用物理防控、药剂浸(拌)种、杀虫灯灯控以及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绿色防控技术,在关键时期重点防治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实行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专业队伍、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防治,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来源:

(浏览次数:)
 
上篇文章:江苏省盐都区公布2011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下篇文章:2011年浙江象山县早稻栽培技术要点
打印 |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