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科院通过航天育种取得的杂交稻新组合屡创高产纪录。旨在进一步推进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水稻航天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课题,日前入选2002-2005年度国家“863”计划。 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农作物种子进入太空,可使种子基因实现地面上难以实现的有益变异,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所长王乌齐研究员介绍说,福建省农科院从1996年开始航天育种研究,先后通过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搭载明恢86、明恢82和明恢81三个杂交稻恢复系的种子上天,回收的种子在福建的福州、上杭、南靖和海南三亚等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研究结果表明,3个恢复性中,仅明恢86出现明显变异,且变异呈多向性。经过艰苦努力,福建省农科院于1999年育成比明恢86植株更高、穗更长、米质更优、抗性更强的恢复系航1号,配成特优航1号和II优航1号两个新组合。 据介绍,特优航1号参加2000年和2001年福建省晚杂优试种,产量分别比对照的高产组合汕优63增长9.7%和9.6%,两年的单产均居参式组合之首,增产能力达到极显著水平;特优航1号参加2001年浙江省温州市试种,产量比对照的汕优63增长9.6%,同样居参试组合首位。今年10月,特优航1号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通过审定后即可投入市场推广。II优航1号参加2000年杭州中国超级稻展示,单产比对照的汕优63增长20%,居25个参试组合之首;去年和今年参加试种,也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
(浏览次数: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