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稻生产上经常出现一些农户和种子经营单位盲目引种而造成减产甚至失收的现象。他们引种失败的原因,多数为缺乏水稻引种的常识,是只注重品种的丰产性而忽视其他因素造成的。其实,他们可以到农业部门或种子部门购买所需要的种子,这样比较可告,可避免引种不成功带来的损失。 首先要了解水稻的“三性”(即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性)、抗病、抗寒性以及引出、引入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我国稻作区域辽阔,各地稻作期有长有短,稻作类型复杂,水稻品种资源丰富多样。就广东而言,按气候等生态条件可分为四个稻作区:粤北稻作区、中北稻作区、中南稻作区和粤西南稻作区。各区之间气候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各区之间种植的水稻品种也差别很大,引种的水稻品种一定要与引入地的生态条件相适应。从水稻“三性”考虑,早籼类型(我省种植的绝大部分为籼型水稻)感温性强,晚籼类型则不仅感温性强,而且感光性也强。南种北引或从低海拔地区引到高海拔地区种植,生育期延长,晚稻还要考虑能否安全齐穗,故一般引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北种南引或高海拔地区引到低海拔地区种植,生育期缩短,故一般应引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弱感光品种不能早造种植,也不能在粤北山区作晚造种植。从抗寒、抗病性考虑,早造要选择苗期较抗寒的品种,晚造要选择后期较抗寒的品种;稻瘟病是危害我省水稻主要病害,因稻瘟病引起严重减产甚至失收的事件时有发生,凡引入我省的水稻品种必须是对稻瘟病抗性较强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不同而选择抗当地优势种群的品种;我省沿海地区台风雨多,还要注意选用抗白叶枯病的品种。 其次要了解水稻引种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好坏关系国计民生,所以国家对水稻品种的管理比较严格。在不同生态区域之间引种,只能先引少量试种,且引种前要经过当地农业部门的植检机构检废并出具检疫合格证。经引进试种有苗头的品种还要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再经品种审定通过以后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种子才能经营。 鉴于水稻引种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都较强,风险也较大,为防止因盲目引种而造成生产上的不必要损失,建议一般农户和种子经营单位不要随便参与引种。如发现外地确有好的品种资源,可向当地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建议,由他们经过严格论证后按国家的有关规定程序引进。
(浏览次数:2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