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首页 > 传媒扫描 > 浙江日报:科研成果“洒”向7亿亩稻田 | 字号选择: |
浙江日报:科研成果“洒”向7亿亩稻田 |
中国水稻研究所“十五”期间创新实力位居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第一
本报讯 (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徐亲阳)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结果,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参加这次评估的1077个农业科研机构中脱颖而出,以107.74的总分名列第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致信表示祝贺。 “科研成果既要能‘顶天’,代表着国内外水稻科研顶尖水平,又要能‘立地’,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说,作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水稻综合科研机构,全所在“十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技兴所、人才强所、开放活所”三大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水稻创新基地。 揭开水稻分蘖原理,破解水稻高产奥秘,2003年、2005年,研究所科研人员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家合作,在国际最权威的两大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上相继发表了两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2005年,研究所还为我省捧回了全省10年来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研究所成功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国稻6号”,以1000万元的高价将品种经营权转让给江苏明天种业公司,创下了我国单个水稻品种转让价的最高纪录。 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正在源源不断地“洒”向广袤的农田。目前,研究所开发的水稻壮秧及增产技术,已成为我国当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使用最常规的技术,年应用面积近亿亩,每年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10亿元。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可减少灌溉用水量30%至40%,每亩节本增收120至150元,辐射面积逾3000万亩。据统计,5年来,研究所平均每年育成9个水稻新品种,成果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亿亩。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
上篇文章:人民网:习近平致信贺水稻所"十五"期间成绩卓越 |
下篇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 ![]() ![]() ![]() ![]() ![]() ![]() ![]() |
![]() |
友情链接: |
|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