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扫描 > 中国农药网:中国水稻所研究发现:褐飞虱“眼色”或藏有害虫防治新密码  
中国农药网:中国水稻所研究发现:褐飞虱“眼色”或藏有害虫防治新密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5-30 10:18:26

在诸多的水稻病虫害中,褐飞虱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水稻上重要的害虫之一。褐飞虱体形微小,在水稻种植后暴发,其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从而引起稻株瘫痪倒伏,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褐飞虱不仅是传播某些水稻病毒病的虫媒,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为害。唐健进一步补充说,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生理学、生态学和毒理学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相对于果蝇及蚊子等昆虫而言,人们对飞虱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极小。

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唐健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些与其同类有着明显区别的“红眼”褐飞虱,这发现让唐健心中产生了疑问,因为他深知复眼是褐飞虱的重要生物学性状,红眼突变体及其突变基因可能是褐飞虱非常有价值的形态标记和分子标记。

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唐健的科研团队针对褐飞虱“红眼”开展了突变机理的研究,他们发现褐飞虱“红眼”突变受到常染色体上一对隐性等位基因的调控。“我们弄清楚了褐飞虱眼睛颜色与其自身眼黄素合成通路一个关键酶有关。”唐健介绍说,通过对此关键酶编码基因的干扰,野生型褐飞虱的眼色部分可变为红色。

眼色基因作为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可促进飞虱转基因体系及卵RANi干扰体系的构建。并可用于飞虱迁飞路径、交配行为等的分析。这项发现作为珍贵的遗传材料,后期在明确突变机理的基础上,科研团队将进一步开展“红眼”褐飞虱的生态学效应研究和应用价值探索。如能以突变基因为标记基因,建立褐飞虱自己的转基因体系,将有助于褐飞虱功能基因组的研究,飞虱研究或可出现质的飞跃。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项研究中所克隆的眼黄素合成酶基因也属于色氨酸代谢的犬尿氨酸路径基因。犬尿氨酸路径与寿命及年龄相关疾病都存在极大相关性,这意味着该成果为害虫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通路。

来源:

(浏览次数:)
 
上篇文章:农民日报:稻米品质比高产更难得
下篇文章:
打印 |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