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学系的Tao Sang博士和他的同事Changbao Li通过对有关水稻不掉粒性状的基因变异分析而得出的研究结果,为水稻如何被驯化提供了重要基因信息。 这一结果发表在2006年3月9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 世界目前有一半的人口在食用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其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水稻之前一直认为原产于印度,但根据中国浙江河姆渡出土的7000多年前的稻种残留物,是目前全世界发现最早的稻种,证实长江下游是原产地之一。水稻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种子满地散发的野草变成了能夹住成熟的颗粒直到被收获,这确保了水稻能够集中收割得以储藏。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Tao Sang、Changbao Li等发现了水稻基因的一个变异,这一变异使稻子不会很容易地掉粒将种子释放出来。研究人员将这个遗传突变与一个基因联系起来,该基因也许编码一个涉及将大米与谷壳分离的细胞层发育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说,带有这个遗传变异的水稻有一个不完整的分离层,从而使大米不太容易掉粒,但是又使在收割后可能将大米从谷壳中分离出来。
(浏览次数: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