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兴化学公司、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究所、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成功地培育出提高种子中游离色氨酸含量的基因重组水稻。并于9月25日在弘前市召开的第98届日本育种学会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该小组虽然不想马上将这种水稻实现商品化,但是有可能将这种水稻作为饲料作物使用。另外,该方法也可用于提高水稻营养附加价值高的育种。 这次该水组关注的是合成必须氨基酸色氨酸的关键酶——氨茴酸合成酶。在水稻细胞内可稳定且大量表达氨茴酸合成酶α亚单位基因(OASA1D)的启动子(辅酶启动子)上结合基因,将其基因导入水稻,得到高效表达。 结果证明,高效表达OASA1D的水稻叶片色氨酸的蓄积量比非重组水稻高1.5倍。 另外该小组培育出将OASA1D第323号天冬氨酸盐置换成天冬氨酸酶置换成变异型OASA1D,导入水稻,并获得高效表达。其结果,比非重组水稻叶片蓄积的游离色氨酸约高30倍。观察发现导入这种改变OASA1D基因的水稻种子比非重组水稻色氨酸的蓄积量高25-90倍。 目前玉米作为饲料作物使用,但是其种子中色氨酸含量每1千克鲜重为0.6克。导入OASA1D基因的水稻种子色氨酸含量为0.8g/1kg,作为饲料已具备丰富的营养价值。 通常赋予酸色氨同功异质体的水稻会枯死,而导入OASA1D基因的水稻不会枯死。也能得到标记基因。把OASA1D基因作为标记,导入其他有用性状,可培育附加价值更高的作物。
(浏览次数: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