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术 > 病害防治技术 > 正文 字号选择:
水稻旱育秧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作者:姜心禄 郑家国
出处: 发布时间:2002-4-23 10:41:10 (原作发表时间:2002年4月16日)
在水稻旱育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新的常见病害,其中较为普遍的有黄(白)化病、立枯病、恶苗病及黄梢僵苗症等,常造成秧苗死亡或秧苗素质变劣。为了更好指导生产,促进旱育秧技术的推广,使广大农户育好秧,育壮秧,特将这几种常见病害介绍如下:

一、黄(白)化病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秧苗叶片薄,叶色淡,嫩黄色:老根变细变褐,新根少;瓣出叶叶色更淡,重得呈白色,出叶缓慢。

2.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发病原因有两种,一是秧苗揭膜后遭遇较长时间低温,致使叶绿素解体;二是在旱育条件下,土壤氧气充足,许多矿质元素如铁、锰、硅等处于高价氧化状态,秧苗很难吸收,造成缺素,特别是缺铁,导致叶纱素形成不足。由低温引起的黄(白)化病,温度回升后可缓慢复绿,若喷施壮秧宝,能促进复绿。对于缺素造成的黄(白)化病,喷施硫酸亚铁有一定效果,但施用技术要求较严。叶面喷施壮秧宝600-800倍液,2-3天后秧苗转绿。重病田,每隔3-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4次。也可在播种前施入土壤,兼有预防立枯病的作用。另外,在苗床培肥整地时(播种前1个月左右)施入硫磺粉也可得到一定的防效。

二、立枯病

1.症状识识 青枯,常急性发生,叶内卷成筒状,叶色灰绿,很快枯死。黄枯,最初表现为早晨叶尖不吐水,中午卷叶,叶片逐渐枯黄,根系变褐、白根少,茎基变褐甚至腐朽;常成簇、成块发生,有明显发病中心。

2.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病原菌有丝核菌、镰刀菌及腐霉菌等,这些病原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若秧苗素质差,遇到低温会大量发病。防治该病,主要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育秧,加强土壤消毒和保温育苗。其次是药物防治,揭膜后用壮秧宝喷施。

三、恶苗病

1.症状识别 感病原多数在2.5叶期后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三分之一以上,叶片、假茎纤弱细长,苗色淡,部分苗枯死。

2.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病以种子带菌传染为主,在浸种催芽过程中病菌扩散浸染,大大增加了发病率。防治该病,除用旱育保姆、旱抛成功包衣外,用强氯精等浸种,效果也很好。

四、黄梢僵苗症

1.症状识别 秧苗老叶叶尖先黄,向叶基扩展,黄色鲜明略带桔红色;新叶出生缓慢但颜色正常,秧苗僵而不发。

2.病困分析及防治措施 该病主要因苗床过度干旱或培肥,发病后及时浇水,通过苗床补水,以水调气,以水调肥,可以缓解病情。

(浏览次数:437)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优质晚粳新品种——春江017  (2003-10-31 14:44:38)
高产早熟杂交粳稻新组合——春优2号  (2003-10-31 14:32:23)
高产早熟杂交粳稻新组合——春优1号  (2003-10-31 14:30:49)
优质香型新品种——中健2号  (2003-10-30 9:11:50)
中国水稻所的生态稻作技术在浙江天台结硕果  (2003-10-23 9:25:23)
中国水稻研究所新技术系列介绍(2)——超级稻高产集成技术(附图)  (2003-9-27 8:27:36)
两系杂交稻”光亚2号”  (2003-9-17 13:32:59)
晚稻收购价格将平稳上升  (2003-9-12 10:06:34)
2003年国内稻米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2003-9-5 13:41:22)
晚粳优质米——浙粳30  (2003-9-5 10:01:46)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链接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