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 字号选择: |
湖南水稻品质改良的主要成就及展望 |
作者:赵正洪 周斌 张世辉 |
出处:中国水稻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04-6-8 11:06:50 (原作发表时间:2004年5月20日) |
湖南是我国的水稻大省,稻谷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首位,是“湖广熟,天下足”的重要组成。不仅为我省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而且为世界水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由量向质的转变,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湖南省水稻生产逐渐暴露出稻谷总量大、稻米品质差、生产效益低等问题,大量劣质稻谷积压,并导致当地财政负担重。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提出了品质改良计划。特别是在1984年农业部在长沙召开全国优质稻生产座谈会之后,稻米品质改良在湖南更加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随后20多年来,优质稻育种、优质稻生产、优质米加工与开发及优质稻米标准体系的建设等在湖南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期间虽然因多种原因,湖南省优质稻生产与开发出现过“潮起潮落”、“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局面,但成效是极显著的,特别是在品质育种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一、品质改良主要成就 1.培育了系列优质稻品种 自1984年以来,湖南省共开展了5次优质稻(米)的评比活动,共评选出了优质稻新品种(系)和组合119个,其中糯稻7个。1984年评选出了余赤231-8、湘晚籼1号、岳农2号、湘早籼1号、系16选等26个优质稻品种(系);1986年1月评选出了圭巴、湘哥选、84-177、千红7038-1等22个优质稻品种(系);1995年评选出了湘晚籼5号、湘晚籼9号、湘晚籼6号、培两优288、新香优80和中优早81等14个优质稻新品种(系)和组合;1998年第四次优质稻评比选出了湘晚籼10号、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13号、培两优210和湘早籼31号、香两优68等36个早晚籼优质稻新品种(系)和组合;2002年评选了农香103、衡晚香3号、香8417、爱华5号、爱华7号等17个优质稻新品种,其中达到省二等优质稻标准的7个。这些优质稻品种(组合)的育成,有效地推动了湖南省乃至周边省份的优质稻的发展,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的优质米市场,从不同层次满足了我国消费者的要求。湖南省育成的优质稻品种不仅数量多、类型丰富,而且实现早中晚稻的搭配、常规与杂交稻品种的搭配和高档与中档米质的搭配。 2.产量和米质水平不断提高和改良,优质与高产矛盾进一步协调。 回顾湖南省20多年来的品质改良历程,可知湖南省的稻米品质育种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六五”末和“七五”初,主要是引进、筛选和评价优质稻资源及材料,这些材料为后来的品质育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七五”末和“八五”时期,通过对引进资源的改造和利用,育成了新的系列优质稻品种(组合),其产量和适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据1995年湖南省第三次优质米评比中通过湖南省(市)区试而审定的9个优质稻品种(组合)的统计结果,其平均亩产达到419.3公斤,比同熟期对照品种(组合)平均增产1.18%,而且米质所有指标均达到湖南省颁布的优质稻标准三等以上;“九五”时期,湖南省的品质育种更是成绩辉煌,特别是在早籼稻品质改良方面和高档优质稻选育方面成效尤为显著。在1998年湖南省的第四次优质稻评比中,有36个优质稻新品种(系)和组合完全达到湖南省的三等以上优质稻(米)标准,其中有优质早籼新品种(系)和组合14个,占当选品种的38.9%;达二等优质稻标准的有8个,占当选总数的22.0%;而且产量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湘晚籼10号在省区试中两年的平均亩产达433.5公斤,为常规优质稻在省区试中的最高产量,湘晚籼11号在省区试中的平均亩产也达到421公斤,而且米质达省颁二等优质稻标准。湘早籼31号在两年省区试中的平均亩产量达414.5公斤,比同熟期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2.9%。育成的优质稻新品种的米质和高产的矛盾已得到较好的协调和统一。 “十五”时期,湖南省品质育种的主攻目标是选育适用性更强、米质有新突破的优质稻新品种。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超泰米”育种理念,主要是针对已育成的优质稻品种与“泰国香米”等国际名牌优质米品种存在的精米白度较差、米饭纵向伸长度不够以及米饭的蓬松性与口感柔软性的矛盾等差距而制定了新品质育种目标。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超泰米”新品种农丰162(通过了湖南常德市审定),相继又育成了农香103、衡晚香3号和香8417等米质完全可与泰国香米媲美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同时,用分子育种、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等手段,培育一些具有营养品质更高,或对肾、胃等具有滋补作用的功能优质稻新品种,进一步增强优质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3.优质稻标准体系及配套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愈趋完善 (1)优质稻及优质稻米标准体系研究 1988年湖南省标准局组织制定和颁发了《优质大米》、《优质稻米检验方法》、《水稻优质品种》和《优质稻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所有这些标准的制定均对当时优质稻育种、评选和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1994-1997年,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主持国家科委下达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质稻米)标准体系研究”专题,为制定国家优质稻米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1998年,湖南省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对湖南省优质稻米系列地方标准进行了修订,使湖南省的优质稻米标准更加完善,较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2)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20世纪80年代,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厅分别主持了“优质米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研究了气候生态条件、土壤条件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稻田不同灌溉方式对米质、产量的影响;钼和稀土对提高稻米品质的作用。还就秧苗素质、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稻谷收获期、干燥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以减少稻谷农药残留。通过这些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优质与高产、优质与抗性、气候条件与品质、优质与卫生品质、土壤肥料等因子与品质的关系。1996年科技部下达“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承担了”优质食用水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优质稻穗平均粒数较少、千粒重低、干物质生产量不足等缺点,围绕提高优质稻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整精米率,减少农药污染,采用相应的调优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形成了优质稻“三高一少”栽培技术,该项成果获得了2000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将。 二、今后设想及展望 1.加大优质稻品种选育的力度 (1)利用特异种质资源,进一步改良早籼稻品质 利用美国及南美洲等热带水稻资源,对现有的早籼优质稻进行改造,进一步增强早稻米质形成对高温、强光的适应性,培育出米质形成对光温具有钝感的“耐热型”早籼优质稻品种,从根本上改善南方稻米品质,实现早籼米质也能高档化的育种目标。 (2)进一步提高中档优质稻品种的产量潜力 中档优质大米是我国市场消费的主流,因此,我们应加强中档优质稻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力度,特别是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全面提高湖南省稻米的品质档次。进一步提高中档优质稻的产量水平和抗性,增强其适应能力。 (3)加速“超泰米”育种进程,培养创汇品牌 加入WTO后,湖南的优质大米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应对世界优质名牌大米对我国市场的冲击,湖南省必须尽快培育出能与之抗衡的优质稻品种,同时发挥湖南省水稻生产和粮食龙头企业加工的优势,迅速创建自己的名牌,参与国际市场的大竞争。目前湖南省继育成我国第一个“超泰米”新品种优丰162之后,又育成了农香103等米质完全可以与“泰国香米”媲美的优质香稻新品种 (4)加强专用稻、功能稻的研究 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直接消费粮食的用量逐年减少,粮食消费已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还要求我们研究和开发粮食的多功能性及专用性,以促进粮食的有效转化。目前,湖南省已经成功地研究和开发出了作饲料加工用的饲料稻,正在研究专门用于加工米粉、酿造酒精等专用稻品种。据有关研究结果,大米还具有补血、滋肾、抗癌、健体之功效,开展优质稻的医用和保健功能研究,培育出系列功能型优质稻新品种,不仅能大幅度提高优质大米的商品价值,而且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具有十分深远意义。 2.转变观念,增强“商业化”育种意识 所谓“商业化”育种就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水稻育种与开发,通过社会、团体或个人对科技新成果的有偿使用,回报科研人员,同时推动科研的再发展。 (1)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定位育种目标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水稻科研必须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并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之所需。这就要求我们科研人员全方位地了解和把握市场,正确定位育种方向和目标,及时研究出受市场欢迎的水稻新品种。 (2)搞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充分发挥科研新成果的增值效应 随着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出台,水稻新品种(包括常规稻)已被列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在我国进行有偿使用。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保护科研权益,更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开发步伐,使科研成果不仅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财富。 (3)积极推行品种有偿转让,进一步增强科研后劲 2003年9月,由湖南省农业厅粮油生产局组织“全国首次高档优质稻新品种现场竞价买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参加现场竞买的三个高档优质香稻新品种,均被湖南省民营企业——湖南省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品种所有权,为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特别是常规稻新品种的有偿使用开了个好头。 3.打破传统习惯,加速“区域化”育种进程 任何水稻品种,都有其相应的适应区域和范围,以及相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一个品种通过审定即使是通过省级乃至国家审定,并不意味该品种就适应在任何区域种植,因为该品种在参加区试时,一个区域试验点的好坏,对最后的试验结果影响不是很大,也许一个品种在进行区域试验时,在某一个生态点的表现一般或者很差劲,但最后还是因为其它试验点表现突出而通过了审定。为此,根据不同的生态小气候和不同耕作制度,以及特殊的病虫害发生区域,分别设立育种基地,开展小区育种,以选育的适应当地的水稻新品种,在当地试种、示范,继而应用于当地的生产。只有这样才能目标更加明确、指标更加具体地培育出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新品种,进一步减少新品种的生产风险,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4.鼓励科企联姻,进一步增强科研后劲和企业活力 优质稻生产和开发必须走产业化道路,而企业是产业化的龙头,只有通过“企业+基地+农民”模式,才能形成产业开发链,然后科技是这一开发链的依托和保障,离开科技就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与“全国粮食第一股”——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2003年该所还走出湖南,与湖北省公安县粮食局开展了“优质稻产业化合作开发”项目,目前合作成效显著,已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与企业的直接合作,一方面进一步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科研的活力。 (浏览次数:646)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webmaster#chinariceinfo.com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