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通过十多年不懈努力,对“水稻分蘖”进行了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发表在不久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我省科学家在这一权威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原创性论文。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泰维,厅党组成员陈志军等昨天专程到中国水稻所向科研人民表示祝贺和鼓励。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产量。虽然科学家对分蘖现象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对其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知之甚少。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和省科技厅等部门的支持下,科研人员不仅发现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而且成功地分离和克隆了这一基因,从而在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上迈出重要一步。 专家指出,理论上,这项成果是近年来在植物形态构成,特别是侧枝形成领域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应用上,克隆得到的水稻单分蘖基因既可应用于超级稻中选育理想株型,提高水稻产量,又可用于调控水稻分蘖的生长,减少氮、磷等肥料的用量,缓解江湖水域的富营养化。 蒋泰维厅长听取了情况介绍,对钱前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表示敬佩。他指出,我们既要支持应用研究、高技术的产业化,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又要重视基础研究;科研项目要从追踪型、模仿型向原则型转变,要对一时不能见效的中长期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能只管眼前,不顾长远;科研单位要进一步围绕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做好各项工作,特别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倡以人为本的科技管理体制;要继续发扬团队精神,加强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甚至是国际范围的合作,联合攻关,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地对水稻所和其他科研单位给予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浏览次数: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