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字号选择:
2005年我国粳稻粳米市场状态分析
作者:王新
出处:见正文 发布时间:2005-12-14 14:52:56 (原作发表时间: )

  今年以来,国内谷物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低迷态势,但粳稻市场却一枝独秀——走出稳步上涨行情。供求关系是左右粮价走势的根本性原因,我国粳稻市场供需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是推动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下面就东北地区稻谷大米及华东地区粳稻粳米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分析。

  一、新粮上市前国内粳稻米价格总体走出上涨行情

  1.1~8月份,东北地区稻谷及大米市场价格呈现持续小幅上涨态势。

  新稻上市前,东北地区稻谷市场价格稳中趋升。进人8月,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中等稻谷出库价格涨至近五年最高水平1900 元/吨,较年初的1740 元/吨上涨160 元/吨,涨幅为9%。在2004年2、3月间,华东收储企业大量收购东北稻谷从而推动价格出现暴涨,东北稻谷存量快速降低,虽然 2004/2005 年度东北三省稻谷产量较上一年度出现明显增加,但2005年供给总体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从而推动东北稻谷价格持续小幅上涨。

  随着东北大米占领外埠市场份额呈逐步扩大趋势,1~8月,东北地区大米出厂价格也同步提高,并且涨幅高于稻谷。1月份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标一大米出厂价格为2420 元/吨,8月份涨至2700 元/吨,涨幅达12%。

  2.华东地区粳稻粳米价格较东北地区稻米波动频繁,总体震荡上行。

  春节前华东地区粳稻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春节过后,基于高水分稻谷不容易保管,同时备耕需要资金,农户出售粳稻的积极性明显增加,而制米企业并未同时提高原料库存水平,粳稻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状态,价格开始出现下跌并延续至5月。5月下旬,农户手中的高水分稻谷存量逐步降低,而此时当地收储企业并未集中轮出,粳稻销售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稻谷市场供给状况发生了变化。进入6月,稻谷加工企业明显感受到原料供给形势发生了变化,采购心态发生转变,倾向于加大稻谷库存量,稻谷市场价格因此止跌企稳并开始小幅上涨。进入7月份,华东地区粳稻供给主要来自收储企业,随着当地存量逐步减少,粮源供不应求局面目益突出,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并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江苏地区中等粳稻最高出库价格达2080 元/吨。

  华东地区既为产区又为销区,粳米市场价格波动较东北地区频繁,总体表现为震荡上行走势。进入6月,随着安徽粳米市场供应能力降低,而东北大米到货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华东地区粳米供不应求局面逐步显现,从而推动江苏粳米市场价格创历史高点。7月下旬,江苏标一粳米最高出厂价格达3000 元/吨。

  二、新稻开秤价同比提高,稻米价格呈现不同走势

  1.开秤价均较去年普遍提高并呈逐步上涨趋势。

  基于东北稻谷及华东粳稻市场价格位于最近五年最高水平,新稻开秤价格同比也出现提高,其中安徽地区涨幅最大,江苏次之,黑龙江持平略涨。各地粮源供给情况存在差异是开秤价格变化幅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新稻上市前,安徽2004年产粳稻存量几乎为零,江苏次之,黑龙江地区相对略为充裕;另外,安徽地区粳稻大量上市在11月上旬,而江苏地区在10月下旬,江苏粳稻收购价格持续上涨总体上提升了安徽地区的开秤价格。

  2.粳稻产量呈现新特点,质量同比下降较为明显。

  受不利天气(生长前期低温、生育期台风、生长后期高温)及病虫害影响,2005年粳稻产量同比下降。东北地区稻谷产量同比持平略增,其中黑龙江地区播种面积增加15%~20%,单产降低10%,总产增幅为5%左右;吉林地区播种面积同比持平,单产降低4%,总产量下降4%左右;辽宁地区播种面积增加1%,单产降低l%,总产量同比持平。华东地区粳稻产量同比出现下降,其中江苏地区粳稻播种面积为2714 万亩,同比增加117 万亩,增幅为4.5%,单产500~525公斤,同比降低25~50 公斤,降幅为5%~10%,总产量下降5%左右;安徽地区粳稻播种面积同比增加1%,单产降低10%~15%,总产量下降10%或更多。

  不利天气及病虫害同时使得2005年东北稻谷及华东粳稻质量明显下降,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出糙率普遍下降,质量平均下降1~2个等级,一、二等粮比率降低。此外,东北稻谷在生长后期,受气温较高影响,成熟较快,整精米率因此降低,同比平均降幅为4%~5%,最高降幅达8%。

  3.新稻大量上市后稻米价格呈现不同走势。

  10月份国内粳稻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由于市场供给数量有限,2004年产稻谷出库价格保持高位稳定;而在开秤价格形成时期,新稻谷收购价格波动较大。11月上旬,随着江苏地区粳稻收购工作的逐步开展,同时市场各方对于粳稻减产已基本达成共识,收储企业、米厂及经销商收购积极性均较高,从而推动收购价格持续小幅上涨,当前东北稻谷及华东粳稻收购价格均较开秤初期平均上涨60~100元/吨。

  10月中旬,东北大米及华东粳米市场价格开始呈现持续小幅回落态势,一方面是由于新米上市数量逐步增加,粳米市场供给状况出现明显改善;另外,新米水分含量普遍为16%~17%,高水分不利于贮存,米厂及经销商均加大销售力度,而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米价出现回落,此局面持续近一个月时间。11月中旬至今,受粳稻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标一粳米出厂价格开始止跌并逐步趋于稳定。

  稻米市场的分化,既反映了国内大米消费市场变化的特点,也表明了全国稻米供求的总体形势,大米加工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具备一定规模日加工能力100 吨以下的大米加工厂有4741个,100~200吨的754个,200~400吨的123个,400~1000吨38个,1000吨以上的10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28个,占2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3个,占0.4%;民营企业4415个,占77.9%。上述企业大米总产量为2300万吨,不足我国年度产量的1/4,而尚未进入统计规模的小米厂所占比例很大,新稻上市时期,米厂均提高开工率,粳米供应因此快速增加,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状态,受此影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粳稻粳米价格走势存在差异。

  4.当前国内制米企业的生产效益不容乐观。

  基于中等粳稻开秤后收购价格持续上涨,而标一粳米出厂价格保持稳定,当前米厂加工收益基本临近赢亏平衡点。下面以安徽南部地区年加工能力为15万吨的米厂为例,简单进行米厂加工收益分析:出糙率为78%~79%(出米率67%)的新粳稻收购进厂价格为0.92~0.93元/500克,标一粳米出厂价为1.31~1.32元/500克,碎米出厂价为0.90元/500克,糠麸销售价格为0.57元/500克,稻壳销售价格为0.057元/500克,直接加工成本80元/吨,吨加工收益最高为20元/吨。

  三、粳稻米价格走势将逐步趋同且长线看好。预计春节前涨幅有限

  影响后期粮价走势的根本性因素依然为供需关系,但储备轮入、农户心态、运输状况及其他因素也将通过调整供需状况从而成为阶段影响粮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首先,供给总体偏紧使得粳稻米市场长期看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当前预计,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我国稻谷新增供给总量为1.835亿吨,其中:2005年稻谷产量预计为1.83亿吨,年度进口量预计为50万吨。2005/2006年度稻谷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53亿吨,饲用消费量为1200万吨,加上其他消费国内稻谷消费总量为1.81亿吨,出口量为140万吨,总消费量预计为1.824亿吨,期末结余量为110万吨。我国2005/2006年度稻谷总产量将略高于年度消费总量,但依稻谷品种和品质不同,市场供求状况也不尽相同。该年度籼稻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东北稻谷和华东地区粳稻市场将继续保持紧平衡状态。同时,今年粳稻出糙率普通下降3%~4%,粳米供给不足的局面将因此被放大。

  其次,春节前粳稻米供给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当前主产区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粳稻上市数量逐步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今年粳稻市场价格位于近五年最高水平,另外,今年稻谷质量同比下降也改变了农户的售粮心态。时下粳稻收购主体为米厂及收储企业,随着经营风险意识的增强,经销商为规避高价位风险而多选择退市观望,粳稻市场阶段供应较为充裕,收购主体的心态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粳稻米价格的上涨空间。

  第三,储备轮入成为推动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今年江苏省储备收购数量为150万吨,同比增加,当前华东部分地区存在收储企业与米厂争夺粮源现象。收购主体采购积极性较高从而推动新粮收购价格稳步上涨,储备收购对粳稻市场价格的提升作用在春节前将继续。

  第四,运输状况是影响粳稻米价格走势的潜在因素。目前我国粳稻米库存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地区,流通主要依靠铁路及公路运输,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不仅铁路运输出现瓶颈效应,公路运输也日趋紧张,运费也呈现上涨态势。当前国内运力紧张态势依旧,秋粮陆续上市及日益临近的春运将加重运输压力,从而使得东北地区稻米外运难度依然较大,运输不畅将阶段性制约东北稻米的上涨空间,销区粳米价格也将因此而出现较为频繁的小幅波动。

  第五,其他因素对粳稻米价格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粳、稻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小麦和籼稻市场均表现出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口粮间的替代效应使得粳稻米市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粳稻、粳米市场价格呈现不同走势,但粳稻价格的稳中趋升最终将打破粳米出厂价格阶段性稳定的格局,两者走势逐步趋同,并且以小幅上涨为主。随着粳稻上市数量的逐步增加,供需关系得到改善,储备轮人及运输状况将成为左右东北及华东地区春节前粳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预计节前东北粮价将呈现高位企稳格局,而华东粮价则稳中趋升,但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

(浏览次数:2294)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