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题
  首页 > 实用技术 > 病害防治技术 > 洪灾后严防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洪灾后严防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作者:梁斌东 王凯
来源:
发布时间:2002-9-16 10:28:54
我区晚稻生长的早、中期即8、9月份正值台风的多发期,台风往往带来暴雨,造成稻田受淹,禾苗生长严重受阻,甚至诱发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洪灾过后应抓好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

一、发病条件。连日暴雨,受洪水淹没的田块都易发病。一般在稻株受淹后5-8天开始出现症状。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分蘖盛期发病最重,返青期和幼穗分化期较轻。植株褐淹前生长嫩绿的发病重,相反发病较轻。一般矮秆品种发病重,中、高秆品种发病轻。

二、症状。病害开始发生在叶片基部的中脉上,逐渐沿中脉向上蔓延至叶尖,向下可达叶稍基部。叶片中脉起初变黄色,水渍状,后变浓褐色,为褐条状,最后全叶枯卷。在叶稍上,病斑为不规则块状,初黄色,后变黄褐色,直至全部腐烂,发生恶臭。此外,心叶抽出前感病,便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叶片死于心内,变成“假枯心”,剥开可见腐烂,并有恶臭气味。

三、防治措施。洪水退后,立即排水,扶正冲斜禾苗,洗去禾叶上附着的泥浆。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促使稻株迅速恢复生机,产生新的分蘖,同时亩用多菌灵200克或甲基托布津200克,加20克喷丰收对水50公斤喷施,连喷两次即可。
(浏览次数:)
 
上篇文章:稻瘟病 防重于治
下篇文章:抓紧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
打印 |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