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术 > 高产栽培技术 > 正文 | 字号选择: |
水稻地膜增温湿润栽培技术 |
作者:胡山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2-3-19 13:34:48 (原作发表时间:2002年3月14日) |
水稻地膜增温湿润栽培技术具有增温、节水、保肥、除草之功能,增产效果显著。该项技术适用面广、操作简便、投入少、效益高,农民容易接受,有广泛地推广应用价值。在其推广应用中应注意条件的选择和操作上的规范。 一、条件选择:冷浸田、烂泥田、沟田、槽田、高山田(海拔800米以上),是水稻地膜增温湿润栽培的理想田块。这类水田的共同特点是“冷”,主要表现为水温低、地温低、气温低,导致水稻产量低。这类水田与同一海拔位置、同一地区、同畈同块的其它水田相比,同期水温要低2-5℃,地温要低2-4.2℃,同期气温海拔800米处要比海拔700米处低0.5℃;比海拔600米处低1.2℃;比海拔500米处低1.8℃;比海拔400米处低2.5℃。水稻地膜增温湿润栽培新技术,使用地膜材料,实施覆盖手段,主要是解决低温这个主要矛盾。通过增温措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解决水稻迟发或不发,早春低温烂秧坐蔸、伏后秋风麻壳问题。同时还可以调整水稻品种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将部分早熟低产品调整为中熟高产品种。 二、操作规程:水稻地膜增温湿润栽培新技术虽然简便易行,但操作过程中必须认真精细,以序推进。 1.选择田块 冷浸田、烂泥田、沟田、槽田和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田。 2.施农家肥 施用农家肥或青肥,每亩60-100担不等,因田而宜,因条件而宜。 3.整田 将农家肥或青肥深翻泥土中,耕耙前应将石块、硬作物秸秆等捡干净。整田时水不宜灌得太深,能满足耕耙即可。田面要平整,不可有明显的凹凸现象。做到田平泥烂无硬物,以免影响覆膜。 4.退水划厢 田整好后退水,标准是全田泥土显露、无明水。划分管理厢,根据田坝水流方向而定,有条件的可考虑东西向。厢宽一般1.6-1.7米,也可视地膜宽度而定,太宽栽插管理不便,太窄费工费时。 5.起沟排水 首先起好围沟,沟深25厘米,沟宽20厘米;厢沟沟深15厘米,沟宽10厘米。沟沟相通,排灌自如。 6.施足底肥 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氮、磷、钾肥一次性施足,均匀散于整好的水田厢面。最好使用水稻专用肥复混肥,数量应根据本地水田肥力,产量要求及作物品种而定。 7.覆膜栽插 覆盖厚度为0.005毫米的超微膜,亩用量3.5-4公斤。覆盖时可用简易覆膜器推或拉,也可在水田厢面直接滚动覆盖,将地膜紧紧贴住水田厢面泥土,然后将地膜边紧紧向泥土扎3-5厘米。栽插时首先用定植器在膜上打孔,然后照孔栽插秧苗,也可以打孔栽插手工一次完成。定植密度一般16.5×23.1厘米或13.2×26.4厘米不等,保证每亩栽插1.8-2万蔸。 8.清理沟厢 界定水位 栽插完毕后要认真清理四周转沟及厢沟,要深浅一致,无堵塞,做到沟内有水,厢面无水。界定水位,多要排水要灌,保持长期湿润。 9.田间管理 (1)水田管理,突出“湿润”二字,严禁深灌、串灌;(2)病虫防治;(3)叶面施肥,根据情况可进行2-3次叶面喷雾,防止水稻后期脱肥,努力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 10.收获 及时收割,低留稻茬,捡净残膜,减少污染。 (浏览次数:2359)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