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产动态 > 正文 | 字号选择: |
四川用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 |
作者: |
出处:见正文 | 发布时间:2004-8-18 9:35:58 (原作发表时间:2004年8月12日) |
四川省利用水稻生物多样性控防水稻稻瘟病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减少了稻瘟病的危害损失,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推动了农业增产增收。 稻瘟病是目前四川水稻的一个最重要的病害,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年均发生面积18.73万公顷,年均损失稻谷59312吨。因此,持续控制稻瘟病对四川水稻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川控防水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是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的理论和技术”。2002年以来,四川进行了利用水稻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的示范推广,三年累计推广应用98.6万公顷。2004年,四川又把川西平原的新津、邛崃两地作为利用水稻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的核心示范区,建立了总面积达2008公顷的集中连片示范样板。各地还结合“粮食三百工程”,大搞丰产示范片,依托样板,促进技术推广的落实。 这些控防技术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2004年全省国际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71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7.8%;全省稻谷平均亩产达到51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近100公斤。同时,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根据2002年-2004年多点调查,四川全省三年累计增产稻谷12.24亿斤,累计减少水稻病害损失3.38亿公斤,节省农药折资0.89亿元。 此外,利用水稻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据2002年-2004年推广水稻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技术地区的调查表明,地方品种已由2002年的8个上升到40余个,其中一些在四川趋于频危的地方品种又逐渐回到农业生态系统中,为水稻品种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遗传基因资源。 (浏览次数:2343)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