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已开始选择各种口味独特、营养合理的食物,希望将常规饮食与食疗、保健相结合,通过饮食来提高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营养平衡食品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发育等生理功能,已引起国内外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一些营养学家注意到从60年代开始的“绿色革命”虽然增加了水稻产量,但许多大面积推广品种中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很低,氨基酸不够平衡,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高,患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人数明显增加。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专家认为摆脱微营养成分缺乏困境的重要方法是进行第二次农业革命,培育富含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的作物新品种。目前,水稻育种家已开始普遍重视选育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高产型品种。但所选育和生产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主要局限于外观品质或蒸煮食用品质的改良,对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平衡和提高尚重视不够。同时受测定仪器和设备条件以及种质资源的限制,水稻稻米微营养育种进展比较缓慢(因稻米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微量矿质元素等含量均不高,特统称为微营养育种)。一些人类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在稻米中明显不足,未能达到人们对提高健康水平的生活要求,将很快成为水稻可持续生产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因而,选育和种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且平衡、矿质营养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稻食用优质米新品种,对于提高优质食用稻米的营养水平、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以及水稻的可持续生产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水稻遗传育种家需要进一步筛选和创建富含微营养成分的种质资源,明确稻米微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深入研究微营养品质改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寻找提高稻米营养平衡的途径,选育和推广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水稻新品种,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促进水稻的可持续生产。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
论文来源:水稻可持续生产——政策、技术与推广国际会议(中国杭州,2004年)。
(浏览次数:2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