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扩大我所国际影响,为建立国际合作打基础外事接待-介绍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充分展示科研实力 "九五"期间,接待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泰国、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洛氏基金(RF)等国际组织的来访者共计209批,824人次,2001年,接待35批,172人次。合作研究、学术交流、项目考察、培训等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约占60%以上。 规模较大的有,1999年的CGIAR(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代表团来访,其成员多来自与农业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开发银行等。 日本农林水产技术情报协会访华团访问我所回国后,在《日本农业新闻》上,以"中国最新稻作情况"为题,对我所和我国的水稻生产和科研情况进行了全面详实的宣传。 通过国家和浙江省外专局的"国外智力引进" 项目,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来所工作,与有关科研人员一起就有关水稻科学研究的难点进行探讨,解决我所在超级稻高产高效生产、优质水稻选育技术及品种改良、分子育种及引进成果推广技术方面的问题。 人员派出-了解新信息,掌握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科研和管理水平 积极创造机会,有效利用合作经费,鼓励科学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培训班、赴国外进修和合作研究。"九五"期间共派出188人次。2001年派出了21人次,其中,参加国际会议7人次,考察4人次,学位论文1人、参加培训4人,合作研究5人。 分管业务的所领导访问国外合作研究单位,加强了与合作方的联系和沟通;由所领导带队、业务部门组成的团组出访泰国,从科研、开发、管理和经营等各方面广泛参观、学习,有助于我所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科研人员积极应聘国外研究机构的访问学者和项目科学家。1997年1人被国际水稻研究所聘为其驻北京办事处主任,1999年和2002年分别有1人受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之聘作访问研究,2000年1人应伊朗农业部之聘,指导该国的杂交水稻研究。 国际会议和培训-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在国际水稻科研界的地位 1997年,组织召开"亚洲季风区水稻害虫迁飞与防治"国际研讨会,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的领导、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中心前野休明所长,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韩国、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40多位科学家参加,总结和评价了我所与JIRCAS1992-1997年的5年间合作研究及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我新的一轮合作。新一轮合作期限为7年,合作领域由植保向育种扩展,同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和"遗传资源的特性评价、新品种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999年1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水田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总结会。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各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以及在京有关新闻单位的50多人参加会议。通过介绍3年的中日合作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向各国驻华使领馆寄送有关该合作研究的论文集,扩大了该合作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2000年初,在海南举办了"生物技术在水稻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农业部的领导、美国洛氏基金会亚太地区负责人以及国内外有关专家46人,共同探讨了水稻科学与环境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在全球水资源短缺的特定背景下发展旱稻的战略思想与方法,并制定了有关旱稻发展研究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旱稻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2000年8月1日-9月15日,承办了由亚洲发展银行资助、IRRI组织的"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14名学员来自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IRRI及印度等6个国家。培训班以我所科学家为主,邀请了国内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授课,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参观和考察活动。学员圆满完成学业,获得由IRRI和我所所长共同签发的结业证书。通过这次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了我所杂交水稻研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加强了我所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今后杂交稻研究成果在这一地区的推广。 2001年12月3~9日,举办"引智成果集成稻作技术培训班",来自浙江省内各市县的40余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种粮大户参加了培训。学员了解了国内外水稻科研方面的信息和一些先进生产技术,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这是我所首次开展面向水稻生产第一线人员的先进农业技术培训,为服务浙江做出贡献,扩大我所科研成果的影响。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