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各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项

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

稻飞虱鸣声信息及其机制;

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

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号”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号”

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号”

稻飞虱鸣声信息及其机制;

新组合“协优46”的选育与推广;

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

多效唑控制连晚秧苗徒长技术及其作用机理;

水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水稻以水带氮深施技术;

中国云南稻种矮源;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及温敏核不育的肯定;

优质食用稻米标准的制订及应用;

中国稻瘟病菌群的遗传;

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及图志撰写;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粮食;

育成优质高产多抗早籼新品种“中优早3号”

水稻广亲和资源的发掘评价和利用;

稻瘟病的遗传多样性及共菌丝融合后代的致病性变异;

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快速检测和提高杂交稻纯度的新技术研究;

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项):

早籼品种竹菲10;

优质早籼8004;

籼型杂交晚稻“汕优85”;

水稻试管苗离体激素调控技术;

杂交早稻应用多效唑省种高产栽培技术;

早籼辐8-1;

早籼中156;

双杂吨粮配套技术及机理;

多效唑油菜壮秧技术;

国际稻试验圃在中国的评价和利用;

应用RFLP标记分析广亲和品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广亲和性生育期基因的定位;

育成高产、多抗、米质优良的早籼新品种“86-44”;

浙江食物消费结构与种养业发展;

烯效唑的生理基础及稻麦增产技术;

蚕抗菌肽基因转化水稻;

自然水域人工浮床、无土种植陆生植物方法;

浮床陆生高等植物对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籼型标记——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

稻田除草剂和尿素混用的增效作用和机理;

省、部科技进步四等奖(5项):

发根秧技术;

大麦原生质体再生绿色植株;

新农药复配剂“虱纹灵”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和利用;

飞虱应急综合防治技术;

浙江食物生产目标与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南方稻区水稻良种区域化试验结果及应用;

多效唑水稻油菜应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减少稻田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实践;

除草剂与尿素配用增效、增能的作用机理;


Copyright @ 2003 CNRRI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