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湖南的杂交稻种输往印尼方将不再实施预检验。8月10日,中国检验检疫代表团与印尼农业部检疫署代表团在长沙签署湖南杂交稻种输往印尼的检疫问题工作纪要,明确了上述内容。
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种植杂交水稻解决本国粮食问题,但又担心进口杂交水稻种子会带来检疫性的病虫害,因而对进口杂交稻种提出了严格的检疫要求。据了解,印尼官方在进口杂交水稻种子方面关注的检疫性病虫害达70多种,构成了严格的检疫技术壁垒。为解决中国杂交稻种出口检疫问题,中印双方就建立检疫合作机制达成共识。
7月29日印尼农业部检疫署代表团抵达长沙,先后参观了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拜访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实地考察杂交稻种生产基地,调查杂交稻种生长期间以及种子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病虫害控制、防治等措施。
双方代表团8月10签署的工人选纪要明确: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杂交稻种的检疫检测方法能够满足印方要求:确认湖南常德贺家山原种场为输印尼杂稻种的非疫生产基地,其它输印尼杂交稻种生产基地经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考核并注册后,由国家质检总局向印尼农业部备案;今年印尼对湖南的杂交稻种将不再实施预检,印尼检疫署将根据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签发进口许可。
杂交稻种出口必将给湖南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据预测,今后3-5年在发展中国家可推广杂交水稻4500万亩,需出口杂交水稻种子3-4.5万吨,在短期内每年出口创汇6000-9000万美元。
(浏览次数: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