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早稻丰收、商品粮源比较充足,新增供给基本能够满足新增需求,但部分地区收购难度仍然较大,归结起来,今年国内早稻生产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国家政策扶持,早稻产量增加。国家采取“三补一减免”等各种措施扶持粮食生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早稻面积、产量均实现大幅度增加。今年全国早稻种植面积达到8900万亩,比上年增6.1%,早稻单产比上年提高2.5%,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全国早稻总产量大幅度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我国早稻总产量达到321亿公斤,比2003年增产26亿公斤,增8.8%。
特点二:产区大部天气良好,早稻播种面积增加。在南方9个早稻主产省(区)中,除广西因干旱未能完成栽插计划外,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湖北、安徽、浙江、海南等省早稻种植面积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主产省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面积增加幅度大、增产幅度也大,据农业部信息显示,各地实割估产结果表明,今年早稻浙江增产34%,湖北增产31%,湖南和江西增产23%,安徽增产22%。
特点三:部分地区遭遇旱灾,早稻品质出现下降,早稻遭遇严重的旱灾和水灾,部分省区产量比预期下降,个别省区减产、部分早稻品质降低。一方面,在早稻春播春插时期,不少地区遭遇了自上年夏收以来的四季连旱,由于旱情严重,不少地区单稻面积未完成计划,一些地方早稻播种面积甚至低于上年;另一方面,临近早稻收割时,水稻主产区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遭遇连续不断的大风、暴雨,使增产幅度有所下降,品质有所降低。
特点四:早稻产量出现增长,农民可供出售余粮增加。因增产农民可供出售的余粮大幅增加。水稻产区的农民主要以出售早稻为主,今年早稻大幅增产,新增的早稻产量基本上可作为商品粮出售,因此可供出售的余粮明显增加,加之收购价格上涨,农民增加出售量,商品粮源比较充足,预计可供出售的商品粮达100亿公斤以上。
(浏览次数:1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