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病 虫 害 > 正文 字号选择:
苏北稻区大螟防治有谱了
作者:葛青凤 罗兵前
出处:江苏农业科技报 发布时间:2002-3-25 13:14:56 (原作发表时间:2002年3月20日)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等单位历时7年,协作完成的“苏北稻区大螟发生规律及其控害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苏北稻区大螟防治策略。该成果日前通过了省科技左组织的专家鉴定。

水稻大螟是苏北稻区的一种常发性次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大螟危害日趋严重,三代大螟危害自然白穗率平均达8%,严重田块达30%以上。从1995年开始,沿海所组织30余名科技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查明,大螟以在稻桩中越冬为主,少量在麦子等越冬作物根部越冬。一般年发生3代,高温年会发生4代,一代虫源以稻田外寄生为主,二代、三代危害水稻,主害代为三代,常年卵孵高峰期在8月下旬。在明确了大螟主害代危害损失率和药剂防治指标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制定“狠压基数,主攻三代,护穗保丰收”的综合防治策略,首次示范应用新农药米满、阿维菌素防治大螟,确定每亩稻田承受上代残留活虫量是二代期中籼、中粳分别为18头、87头;三代期中籼、中粳分别为20头、98头。如水稻破口期落在螟卵盛孵期以外则不需防治;如水稻破口期落在螟卵盛孵期内但早于卵孵高峰期,以水稻破口期作为首次施药适期;如水稻破口期迟于卵孵高峰期,则以卵孵高峰期作为首次用药适期,且首次用药后5天仍未齐穗的稻田需再用药一次。

通过农业防治与科学用药相结合,有效地控制了苏北稻区大螟的危害程度,将三代大螟的危害率由5%-10%压低到1%以下。据统计,1999-2001年,该研究成果在盐淮两市累计推广1850万亩,应用覆盖面积达85%以上,新增社会效益5亿多元。

(浏览次数:2935)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水稻专家组:加强肥水管理 综合防治病虫  (2005-6-3 15:13:09)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2005-6-1 10:02:44)
中佳早2号  (2005-5-24 9:14:11)
中组3号  (2005-5-23 9:02:17)
中早27  (2005-5-23 8:56:25)
农业部2005年4月稻米市场监测信息  (2005-5-17 8:13:51)
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环境及其趋势  (2005-4-30 12:49:56)
中9优3190  (2005-4-7 9:56:57)
中佳3号  (2005-4-7 9:52:52)
中5优111  (2005-4-7 9:33:05)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