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 字号选择: |
土壤酶研究进展 |
作者:孟立君 等 |
出处:见正文 | 发布时间:2005-3-15 8:00:05 (原作发表时间: ) |
关于土壤酶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Woods发现过氧化氢酶,并指出它来源于植物腐 解。Ksnig、May和Gile曾正式测定过氧化氢酶的 活性。1910年Fermi曾检测土壤中的蛋白酶和当 时已知的其它酶。以后脱氨基酶、磷酸酶和脲酶 等相继被检测出来。19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植 物和生物化学以及其它学科研究的进步,许多这 方面的理论成果及方法等被引人土壤酶学的研究, 从而加深了对土壤酶促反应方面的认识,开始应 用土壤酶学方面的知识解决现代农业中出现的问 题和环境的问题。德国的Koepf H、苏联的Gal- styan A sh、捷克斯洛伐克的Drobnik J等对土壤酶 的研究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些国家成立了专 门的土壤酶研究机构,对于土壤酶的来源、分布, 土壤酶在土壤有机质中的转化和肥力形成中的作 用。及其用作判断土壤熟化程度的指标的可行性等 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在土壤酶的研究已经 超越了经典土壤酶学的研究范畴,在几乎所有的 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土壤酶活性的检测几乎成了 必不可少的测定指标。由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的 理化性质、土壤类型等密切相关,所以土壤酶活 性一直以来被作为评价土壤生产力及土壤质量的 指标而备受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1 土壤酶的来源 土壤酶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微生物、土壤动 物、植物根系和植物残体。 许多微生物能产生胞外酶。在研究米曲酶时发 现,各种酶是按一定顺序向介质中释放。首先是 糖酶和磷酸酶,而后是蛋白酶和酯酶,最后是过 氧化氢酶。在生长的最初阶段能释放出一些酶; 另一些酶则释放较迟,这时菌丝重量降低。但有 趣的是在介质中发现的过氧化氢酶是游离态的, 是典型的胞内酶。在合成的和自然的介质中,微 生物对各类胞外酶的释放,科学工作者也进行了 广泛的研究。Phaff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许多细菌和真菌都能释放淀粉酶、纤维素酶、果 胶酶和蛋白酶。Jeuniaux证明了几丁质酶是在链霉 菌胞外产生的。Meyer证明了镰刀霉可以释放磷酸 酶和酯酶。 根系也可以分泌一些酶。Knudson和Smith发 现了植物根分泌的淀粉酶;Rogers在玉米和番茄 根分泌物中发现磷酸酶,在根中发现土壤核酸酶。 植物残体在分解的过程中也能够向土壤中释 放酶,或者在分解的植物细胞组织中保持部分活 性。有证据间接表明,提取所有可能来源于植物 碎屑的酶很快地被分解,但能够促进土壤中微生 物的生长。其它研究发现,当把新鲜玉米的根 组织加入到土壤中,土壤呈现磷酸酶活性,但随 后迅速降低并呈现蛋白酶活性。加入蒸汽灭菌的 根能提高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这意味着对于直接 提供土壤酸性磷酸酶,植物残体更多的是刺激微 生物对酸性磷酸酶的合成。 土壤动物区系对土壤所提供的酶的数量很少 有人研究。Kiss研究了蚯蚓对于转化酶活性的影 响,并且指出,在草地和耕作土壤中,特别是在 土壤表层,对提高转化酶的活性,蚯蚓的排泄物 有着重要的作用。Kozlov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支持 了Kiss的结论,即土壤动物确实在某种程度对土 壤酶的含量有作用。 2 土壤酶的影响因素 2.1 土壤状况与土壤酶活性 2.1.1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 土壤中的酶常处于活跃状态。它们的活性强 度随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物含量、机械组成等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 土壤中粘粒含量、土壤粒径、有机质和腐殖 质含量等对土壤酶的特性具有明显的作用。由于 土壤酶能被土壤粘粒吸收或与腐殖质分子结合而 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所 以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其活性。Kiss指出,粘土 矿物对酶的吸附,对酶在土壤中的积累、免遭变 性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1959年Hofmann试验 表明,将土样保持一年左右,转化酶和β-糖苷酶 的活性几乎没有变化。Tabatabai研究土壤腐殖质 与酶活性的相互作用,认为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 壤中,土壤酶主要是以腐殖质一酶复合体的形式存 在。Kandeler研究表明,土壤木聚糖酶和转化酶 活性与土壤粒径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存在的状 况,氮、磷、钾的形态和含量,都与土壤酶活性 变化相关。可以根据土壤酶活性变化,来判断土 壤有机质存在的状况。合肥郊区菜园土壤中的转 化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与土 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相关性达到了显 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脲酶的活性仅与水解氮成显 著相关,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 土壤温度状况对土壤酶活性也会产生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温度过高时,土壤酶可能 会变性,并丧失本身的活性;温度过低时,酶活性 可能会降低。Kromer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微 气候对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作用,落叶松林冠间的 土壤温度比林下的土壤温度高6.2 ℃,相应的土壤 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林下土壤高20%以上。 这表明,土壤温度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土壤水分状态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土 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 物的生长和繁衍,减少了土壤酶的来源,造成土壤 酶活性降低,因此在不良水分状况下,土壤酶活性 会有所变化。1963年Патьова P M曾作过这样 的试验,在装有生草灰化土和泥炭的排水收集器上 种植燕麦,土壤湿度增加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 强;土样干燥时,过氧化氢酶活性一昼夜就降低了 30%~40%。李萍研究表明,土壤经风干后,在水 分含量低的情况下,除蛋白酶的活性比自然湿土增 加9.5%外,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 脱氢酶均比自然湿土的酶活性低。 土壤酶活性还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等有一定 的相关性。由此可见,研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 性质、水热状况和其它性质的关系,对于探讨土壤 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1.2 土壤类型与土壤酶活性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不同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每 种土壤类型的起源及发育条件各不相同,因而有机 质含量,集聚其中的生物体的种类和活动以及由此 组成的生物过程强度等方面均有差别,所以每种类 型的土壤有其固有的酶活性水平。 苏联学者的研究表明,泥炭沼泽土中转化酶、 淀粉酶、磷酸酶、蛋白酶和氧化酶,尤其是多酚氧 化酶的活性比生草灰化土中的活性要大许多倍。同 时在许多情况下,生草灰化土有较高的脲酶活 性。 陈大勋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酶活性水 平也不同。杨武雄研究表明不同林型土壤酶活性 表现出差异性。 2.1.3 植物与土壤酶活性 植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分泌 物和根分泌物作用于根际微生物区系而引起的。 根际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对于探索植物对土壤的 作用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与根际外的土壤相 碎屑的酶很快地被分解,但能够促进土壤中微生 物的生长。其它研究发现,当把新鲜玉米的根 组织加入到土壤中,土壤呈现磷酸酶活性,但随 后迅速降低并呈现蛋白酶活性。加入蒸汽灭菌的 根能提高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这意味着对于直接 提供土壤酸性磷酸酶,植物残体更多的是刺激微 生物对酸性磷酸酶的合成。 土壤动物区系对土壤所提供的酶的数量很少 有人研究。Kiss研究了蚯蚓对于转化酶活性的影 响,并且指出,在草地和耕作土壤中,特别是在 土壤表层,对提高转化酶的活性,蚯蚓的排泄物 有着重要的作用。Kozlov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支持 了Kiss的结论,即土壤动物确实在某种程度对土 壤酶的含量有作用。 2 土壤酶的影响因素 2.1 土壤状况与土壤酶活性 2.1.1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 土壤中的酶常处于活跃状态。它们的活性强 度随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物含量、机械组成等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 土壤中粘粒含量、土壤粒径、有机质和腐殖 质含量等对土壤酶的特性具有明显的作用。由于 土壤酶能被土壤粘粒吸收或与腐殖质分子结合而 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所 以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其活性。Kiss指出,粘土 矿物对酶的吸附,对酶在土壤中的积累、免遭变 性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1959年Hofmann试验 表明,将土样保持一年左右,转化酶和β-糖苷酶 的活性几乎没有变化。Tabatabai研究土壤腐殖质 与酶活性的相互作用,认为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 壤中,土壤酶主要是以腐殖质一酶复合体的形式存 在。Kandeler研究表明,土壤木聚糖酶和转化酶 活性与土壤粒径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存在的状 况,氮、磷、钾的形态和含量,都与土壤酶活性 变化相关。可以根据土壤酶活性变化,来判断土 壤有机质存在的状况。合肥郊区菜园土壤中的转 化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与土 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相关性达到了显 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脲酶的活性仅与水解氮成显 著相关,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 土壤温度状况对土壤酶活性也会产生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温度过高时,土壤酶可能 会变性,并丧失本身的活性;温度过低时,酶活性 可能会降低。Kromer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微 气候对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作用,落叶松林冠间的 土壤温度比林下的土壤温度高6.2 ℃,相应的土壤 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林下土壤高20%以上。 这表明,土壤温度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土壤水分状态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土 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 物的生长和繁衍,减少了土壤酶的来源,造成土壤 酶活性降低,因此在不良水分状况下,土壤酶活性 会有所变化。1963年Патьова P M曾作过这样 的试验,在装有生草灰化土和泥炭的排水收集器上 种植燕麦,土壤湿度增加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 强;土样干燥时,过氧化氢酶活性一昼夜就降低了 30%~40%。李萍研究表明,土壤经风干后,在水 分含量低的情况下,除蛋白酶的活性比自然湿土增 加9.5%外,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 脱氢酶均比自然湿土的酶活性低。 土壤酶活性还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等有一定 的相关性。由此可见,研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 性质、水热状况和其它性质的关系,对于探讨土壤 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1.2 土壤类型与土壤酶活性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不同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每 种土壤类型的起源及发育条件各不相同,因而有机 质含量,集聚其中的生物体的种类和活动以及由此 组成的生物过程强度等方面均有差别,所以每种类 型的土壤有其固有的酶活性水平。 苏联学者的研究表明,泥炭沼泽土中转化酶、 淀粉酶、磷酸酶、蛋白酶和氧化酶,尤其是多酚氧 化酶的活性比生草灰化土中的活性要大许多倍。同 时在许多情况下,生草灰化土有较高的脲酶活 性。 陈大勋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酶活性水 平也不同。杨武雄研究表明不同林型土壤酶活性 表现出差异性。 2.1.3 植物与土壤酶活性 植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分泌 物和根分泌物作用于根际微生物区系而引起的。 根际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对于探索植物对土壤的 作用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与根际外的土壤相 比,植物根际的酶促过程要强得多,这与根际土 壤中根的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积极活动有关。巨 尾桉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 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非 根际土壤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种 生化特性对于巨尾桉根系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具 有重要意义。Kandeler研究了土壤一凋落物界面 的转化酶、木质素分解酶和蛋白酶活性,表明生 态界面的酶活性最高。根际土壤在根一土界面生态 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根际土壤酶的研究 对于探讨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具有重 要意义。 植物群落能影响土壤中的酶含量及其生物活 性。何斌研究结果表明,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 落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土壤转化酶、蛋白酶、脲 酶、酸性磷酸酶4种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大小顺序为红海榄群落>木榄群落>秋茄群落>桐花 树群落>白骨壤群落,多酚氧化酶则与此相反。据 靳素英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蛋白酶和 脲酶活性仍以稻田土壤为最高,甜菜、牧草和小 麦田土壤均较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种植甜菜 的盐化草甸土为最高,其次是小麦种植,再其次 是牧草种植地。 土壤酶活性与植物生长过程及产量密切相关。 在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酶的变化也最活跃。 Verstraete研究表明,磷酸酶、转化酵素酶、脲酶 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杨丽 娟发现,菜园地的土壤中磷酸酶、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和脲酶活性与黄瓜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 相关。 此外,土壤酶活性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 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土壤酶的活性变化也具有 明显的层次性。张银龙,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酶类 活性以冬季最低,春季上升,夏季和秋季较高, 垂直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加深酶活性降 低。 可见,植物对土壤酶的影响是土壤酶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研究方法手段的不断改进, 有关植物对土壤酶贡献的研究必将取得新的进展。 2.1.4 施肥、耕作以及其它农业措施与土壤酶活性 一个土壤管理系统只有其能够保持或改善土 壤质量或健康时才是持续的。土壤质量或健康的评价能够对这些农业或土地管理系统提供一种最 基本的评价手段。近些年来,土壤酶已经成为土 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和敏感指标。 长期的定位试验表明,土壤酶在识别不同的 土壤管理措施的效果时较敏感。同不施肥的对照 相比,向土壤中施用动物粪肥、绿肥、作物残体 等,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Bandick对 酥油草和三叶草轮作系统以及小麦休耕地,只施 用无机氮肥、增施绿肥和施用粪肥处理后对土壤 芳基硫酸酯酶、脲酶、酰胺酶、β-葡聚糖酶、β- 半乳糖酶和脱氨酶的变化特点作了研究。结果表 明,轮作、增施绿肥和施用粪肥处理的土壤酶活 性明显上升,β-葡聚糖酶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质量 的指标,但脱氨酶不能作为土壤质量指标。 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是不 同的。Dick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农家肥的土壤表 现较高的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 但增加氨态氮肥的使用比率会降低那些与氮肥循 环有关的酰胺酶和脲酶等土壤酶的活性。能够使 田间绿肥或作物残体水平提高的农作制度,也会 使许多酶的活性明显增强。 和文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 酶活性影响明显,特别是水解酶类中的脲酶反应 最显著,过氧化氢酶则较差,揭示出土壤脲酶是 很好的土壤质量指标。作物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具 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秸秆和化肥处理可提高土壤 的总体酶活性,其中尤以厩肥的增幅最大;随耕 种年限的延长,除无肥处理外,其余培肥方式 酶活性持续增加;对土壤酶活性进行主成分分析, 发现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脲酶和尿酸酶。同时, 不同的土地耕作方式和作物茬口对土壤酶的活性 影响也很明显。同连作系统相比,土壤酶的活性 对轮作系统效果更敏感。 2.2 外界因素与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对因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化较敏感,又 因其专一性和综合性特点使其有可能成为一个有 潜力的土壤生物指标。土壤酶已经被成功的应用 于区分许多土壤管理措施,尤其在确定污染或严 重扰动对土壤健康的影响方面十分有用。 国内外关于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已有报道。重金属污染或微量元素污染抑制土 壤酶的活性。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 土壤类型、重金属种类、浓度以及土壤酶的种类 而有所差别。Juma和Tabatabai采集了10个土壤 样品,分析了20种金属对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 的影响,结果表明,Hg,As,w,Mo对酸性磷酸 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Ag,Cd,V,As对碱性 磷酸酶的抑制作用超过50%。微量元素Hg,Ag, Cr,Cd等对L-谷酰胺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 均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不同土壤酶类对重金属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由于酶活性是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共同作用的 结果,因而较好地表现了土壤的污染状况。孙庆 业的研究表明,在受到铜污染的农田中有效铜的 含量与脲酶的活性曾显著的负相关,所以脲酶活 性可被当作铜污染的敏感指标。 国内外学者对土壤酶与农药的关系进行了一 些研究。但结果随着农药的性质和用量,以及 酶的种类,土壤类型及使用条件等不同而有明显 的不同,结果可能是正效应,也可能是负效应, 同时也可能生成适应降解这种土壤的酶系。和文 祥研究结果表明,杀虫双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 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 时酶活性抑制幅度较大,高浓度时抑制幅度较小。 其它因素如垃圾等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 影响。Perucci发现,城市垃圾施人土壤后30 d 内8种酶的活性即明显增强,而且这种酶的活性 在以后的3年内均可以看到。 3 土壤酶研究展望 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重要资源,又是不 可替代的环境,因此保护土壤环境,充分发挥人 类的有利影响,已成为各国学者和政府特别关注 的重要任务。土壤酶因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环境 条件等密切相关,所以土壤酶被作为土壤生态系 统变化的敏感指标。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对土壤酶 的研究日渐深入,测定手段、研究方法日臻完善, 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生产力及土壤肥力、土壤质 量联系起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作为土壤 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应对土壤酶的存在状态及 生化动力学特性给予重视,并且应用土壤酶学知 识解决现代环境、农业、林业、生态及其它方面 的实际问题。 注: (浏览次数:5217)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