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记者从省农科院科研工作汇报会上获悉,该院“优质中籼稻‘丰优香占’和‘南京16号’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国家农业部列入2002年度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这是省农科院继饼干专用小麦宁麦9号之后,又有两个品种进入国家“跨越计划”。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籼稻品种,存在着优质品种少、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省农科院所属的粮食作物研究所和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常规籼稻品种“南京16号”和杂交籼稻组合“丰优香占”,均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市场竞争潜力大。由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张洪熙研究员领衔主持的“优质中籼稻‘丰优香占’和‘南京16号’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南京16号”与“丰优香占”为核心技术,采用肥水运筹、群体调控、环境治理等综合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成穗率、穗形整齐度、籽粒充实度和均匀度;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对生产地的土、水、气进行跟踪测试,控制污染。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为主的土壤培肥技术,降低氮肥施用量;运用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应用生物降解菌,降低土壤农药残留量。并对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的清洁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测。通过上述措施,将现代生态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完善的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体系。通过种性提纯复壮,种子生产质量控制,种子加工、包装、质量检测,规范优质高产制种与良种繁育技术,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体制,推动“南京16号”、“丰优香占”种子产业化和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 目前,该项目组已分别在南京市江宁区、扬州市宝应县设立了“南京16号”与“丰优香占”的试验基地。预计今明两年将完成全部项目的实施,拥有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示范区30万,辐射区400万亩。
(浏览次数:2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