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中放养鸭子,鸭子吃草、吃虫,为水稻生长提供优质有机肥,同时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鸭肉品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这是农业部在南方水稻产区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8月28日,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参加农业部主办的“全国优质高效无公害生态稻米生产示范观摩”的代表实地考察了湖南湖北两省的生态技术示范基地。基地全面采用“稻鸭共育”、“猪-沼-稻”、“频振式杀虫灯”、“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来提升稻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稻区农民探索出一套高效的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增收模式。
近几年我国水稻种植效益不高,成为困扰水稻种植业和影响稻农增收的一大难题。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介绍:我国水稻食用比率大,对加工品质、质量安全要求高;但与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比较,水稻的产业链条短,在市场经济下是一个弱势品种。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转换思路,推广优质高效无公害技术,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成本、提升稻米质量是政府部门扶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抓手。
“稻鸭共育”等生态农业技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出现,近几年作为农业部种植业司的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已在浙江、湖南、江苏等水稻产区示范推广。湖南省经过4年努力,初步建立了综合性的稻米生产生态技术体系,推广面积已达18万亩。通过实施生态技术控制病虫杂草危害,农药施用量可以减少95%,化肥施用量可以减少65%-75%,农民每亩增加纯收入160元-200元,企业每50公斤大米增加收入30元-40元。“生态稻米”在湖南省农博会上连续3年成为枪手商品,目前已经带动湖南省境内粒粒晶等数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了生态稻米的开发。
(浏览次数:2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