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字号选择:
粮食专家谈我国粮食安全对策
作者:
出处:见正文 发布时间:2004-7-21 13:52:38 (原作发表时间:2004年7月18日)

    中国水稻信息网综合中国农业大学和人民网消息。

    从1999年开始,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全面下滑趋势,总产由5.1亿吨下降到去年的4.3亿吨,降幅达15.3%,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7月17日~18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的“2004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论坛”上,有关专家就此问题提出了见解和意见。

    提高单产是必由之路

    据权威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按400~450公斤计算,粮食总产需达到6.4~7.2亿吨。面对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生态恶化等困难和问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们应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近3亿吨的粮食增产呢?

    “吨粮田”首创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树安认为,进入21世纪后,粮食的增产途径再也不能走扩大面积,广种薄收和破坏环境的途径了,而是应该走大幅度提高单产的道路。我国现有粮食种植面积约10亿亩,其中生产水平较好的旱涝保收农田有5~7亿亩。如果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的集约多熟超高产研究计划——“123,234工程”,即在我国一、二、三熟地区分别建立年亩产2000斤、3000斤和3500~4000斤的粮食超高产田,将可以实现粮食年总产6.4~—7.2亿吨,从而实现“种好10亿亩田,养活16亿口人”的战略目标。

    被称为我国“杂交大豆之父”的孙寰教授提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其实就是要提高全国粮食总产量,这可以通过在有限面积内提高单产和增加种植面积两种办法来实现。但是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所以只能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粮食总产量。

     技术创新是根本保障

    原农业部部长何康曾指出,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科技来解决问题。

    在谈到如何提高玉米单产时,被称为我国“杂交玉米之父”的戴景瑞教授认为,从长远来看,作为生产力因素的科学技术,在提高玉米单产上是第一位的。现在提高玉米产量主要依靠技术来实现,因为从客观效果上看,依靠多施化肥和农药等增长方式的潜力已经不大了。实践表明,在现代粮食增产的过程中,技术因素占35%,即每增产100斤粮食,就有35斤是因为技术的改良带来的。他还预计,到2020年,技术因素的贡献将达到45%。

    孙寰教授提出,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改变我国目前农业科研投入占不到GDP的1%的现状。

     产业化经营是最终出路

    专家们认为,推广技术的最佳途径是产业化经营。

     戴景瑞教授提出,我国不是没有好技术,而是因为生产形不成规模,导致农民生产成本过高,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就不高,使很多优良技术品种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我们要实行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生产。

    张改生教授则表示,专家的成果要体现到农民田头,需要一个中间转化的环节,那就是企业,企业化运作可以为成果转化提供一个平台。他所在的研究所自从去年和杨凌控股集团合作以后,新品种的生产规模从以前50亩示范田猛增到现在的上万亩,规模效益明显,产量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孙寰教授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一项新技术可以通过国家平调等方式轻易在全国推广,而现在越来越强调保护知识产权。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推广需要很多资金,以前是靠国家投入,但现在国家产业化投入只支持公司,不支持研究单位,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机制———公司产业化机制,也就是专家提供技术,公司提供资金,运作推广技术品种。产业化经营的好处就是能使研究单位、企业、农民和国家多方实现共赢。

    

(浏览次数:2129)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2005-6-1 10:02:44)
云南设立国内首个野生稻保护示范区  (2005-5-8 8:19:23)
我所组织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  (2005-4-25 12:47:14)
翟虎渠院长考察我所南繁基地  (2005-4-11 9:56:02)
首期“全国有机稻米及相关生产加工与认证技术”研讨(培训)班在杭州成功举办  (2005-4-6 10:04:28)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七大矛盾  (2005-4-5 22:23:36)
喜讯: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与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3-30 13:25:24)
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二)  (2005-3-28 15:36:53)
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一)  (2005-3-25 14:06:37)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2005-3-3 15:28:47)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