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0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承担的“稻鸭共育无公害高效益技术及原理研究和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在杭召开。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鉴定。
该项研究改变了传统的养鸭和种稻模式,形成了以稻鸭共育为核心的大田畈、小群体、壮个体、少饲喂、不污染的稻鸭种养复合生态技术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模式图;进一步明确了水稻生育需求与鸭子生活习性相生相宜和互为促进的关系,阐明了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肥旺根和促进水稻生育、提高稻养鸭的品质等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优势,为优化稻田种养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该项技术生产的稻鸭产品优质、安全,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在听取了课题研究报告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立题正确,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科学、合理,资料数据翔实可靠,提出的集成技术及其操作规程具有创新性,推广应用速度快,取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该技术在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省农业厅等部门的支持下, 2001至2003年三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29.6万亩,据23万亩中心示范方统计,由于节本及产品优质等,使每亩纯收入比单纯种稻增加226.9元,增产稻谷19.7公斤。三年合计为稻农增加收入2.94亿元,增产稻谷2500多万公斤。已初步形成了“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开发模式,促进了稻、鸭产业群的建立和优质无公害稻米与鸭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延伸。
(浏览次数:3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