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及Fe3+少的土壤在淹水
两周后即可达到这种较低的Eh值,而Fe3+和有机质
含量较高的土壤则需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慢慢降至-
200 mV。当Eh低于-150~160 mV时,产CH4微生
物开始明显活动而排放出CH4,且CH4的排放通量随
Eh的下降呈指数增加。但是当土壤Eh为正时,稻
田还是有一定数量的CH4排放,这可能是由土壤
的不均匀性导致土壤Eh的较大空间变异引起的,另
一个原因是CH4可能在土壤Eh大于-150mV时即已
产生。Bender和Convad发现高于-150 mV的土
壤Eh对CH4产生的抑制是自由氧的存在而引起的,
在无自由氧的情况下,CH4在土壤Eh为+50 mV时即
已产生。另外,徐华等发现,在水稻生长期土壤处
于适宜CH4产生水平时,土壤Eh对CH4排放季节变
化没有显著影响,这时土壤温度却显著影响CH4排放
季节变化;当水稻生长期相当一段时间土壤Eh处于
抑制CH4产生的水平时,土壤Eh的季节变化与CH4
排放季节变化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土壤温度却没有
显著影响。
3.1.5 土壤pH值 大多数产甲烷细菌生长代谢的
pH适应范围在6~8,最适pH值为7左右。
但也有人发现有嗜酸性和嗜碱性产甲烷菌株的
存在。
较低的pH条件对CH4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Crill等报道在同一沼泽地中,pH为4.6~5.0的边
缘地带与pH3.7~4.5的中心地带相比,具有较高的
CH4排放通量。Wang等通过在土壤悬液中加入不
同量的HCl和NaOH研究pH对CH4形成影响,结果
发现CH4形成的最大速率发生在pH 6.9~7.1的条件
下,pH低于中性时,CH4形成明显减少,而在pH<5.8
或pH>8.8的条件下,土壤悬液的CH4形成作用几
乎完全被抑制。
3.1.6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
CH4产生具有重要影响。Schtltz等在室内对产甲烷
细菌培养的结果表明,CH4形成的最低、最适和最高培
养温度分别为15℃、35℃和40℃以上。在其它条件一
定的情况下,当田间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产甲烷菌的
活性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这些微生物活性
的增加将加剧土壤中有机物的发酵分解,氧的消耗加
快并引起土壤Eh下降,这将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生长,
最终导致CH4产量的增加。同时高温促进水稻生长,
水稻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加快,使CH4通过
植物体也加速向大气释放。另外,温度升高也能使土
壤中CH4气体通过水层的扩散率加快,CH4气体较易
形成气泡冒出水面,使CH4避免了在稻田氧化区域的
长时间停留,减少了稻田CH4的再氧化。研究表明,
温度每升高10%,CH4产生率约提高3倍。Schutz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CH4排放日变化与稳定深层的
土壤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CH4排放率的季节变化则
与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差。而Yagi认为,稻田CH4
排放量与5cm处土层温度密切相关,CH4的日变化
通量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阿累尼乌斯公式(lnF=b-
a/T,F为CH4排放通量,T为土壤5cm深处温度,a、b
为常数)拟合。然而受其它调控因素的影响,在田
间试验中并非总是能够观察到土壤温度和CH4排放
之间这种显著的正相关性。Svensson指出当有一个
或多个环境因素限制CH4形成时,温度提高对CH4形
成的影响就不会表现出来。
3.2 水稻品种
水稻植株对稻田CH4排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稻田向大气排放的CH4 80%~90%是通过水稻植株
来完成的。不同类型的植株对CH4的输送能力不同。
植株根系提供有机碳的能力不同会影响CH4的产生,
而向根区输送氧气的能力不同则影响CH4的氧化。
已发现不同品种水稻对CH4的氧化能力和排放能力
相差1倍以上。Sass以及林匡飞等发现
CH4排放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
增加的CH4排放量的同时损失了水稻生长可利用的
能量。另外,段彬伍等发现,种植杂交水稻能增加
土壤产甲烷细菌数和土壤产CH4潜力,经测定,杂交
水稻的产甲烷菌数比常规稻田高l~2个数量级,但水
稻产甲烷菌数量的变化与稻田CH4排放量的关系不
太明显。
3.3 施肥
3.3.1 施有机肥 有机肥能增加稻田CH4的排
放,这是因为它为产甲烷菌提供极为丰富的产CH4
基质。CH4排放的增加程度受土壤成分(主要是土壤
中的有机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土壤有机质含
量高的土壤中(如杭州),有机肥的施入对稻田CH4排
放的影响较小,而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中,有机肥
的施入能较大幅度地增加稻田CH4排放。此外,有机
肥的施用种类对稻田CH4排放量也有差别,王增远
等发现在中国北方稻田,施用猪粪CH4排放通量最
大、施稻草次之、施用牛粪则最低。
3.3.2 施化肥 施用化肥可能影响土壤pH值、Eh
值等,从而引起CH4排放量的增减。但不同的实验结
果差异很大,有的甚至相反。熊效振等在太湖地区
研究发现,太湖地区单季稻施用尿素比施用碳铵CH4
排放量增加10%~70%。在美国California和
Louisiana的实验及中国杭州的实验也观测到尿
素使CH4排放增加;而在中国北京观测到施用碳铵
基本上不能减少稻田CH4的排放,而尿素却比碳铵能
更有效地减少CH4的排放,在意大利稻田的观测结
果也显示出尿素的施用使稻田CH4排放减少。Wang
等认为尿素对CH4释放的不同作用(促进或抑制)
可能是由于它可以提高土壤pH值的缘故,大多数酸
性土壤中施入尿素后土壤pH值变得有利于CH4形
成,而中性或碱性土壤中施入尿素后则由于pH值升
高抑制CH4的形成。
Jakobsen发现稻田施用(NH4)2SO4使CH4排
放减少,这种原因可能是因为有SO2-4存在的缘故。
有SO2-4存在下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对于产CH4细菌具
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另外,土壤中一定量的SO2-4及
其还原产物S2-对产CH4细菌具有毒害作用。
林匡飞等研究发现,稻田施包膜复合肥处理比
仅施有机肥或仅施尿素年CH4排放分别减少73.4%
和48.6%。
化肥代替有机肥虽能有效地减少稻田CH4排放,
但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有
机肥是保持土壤肥力、保证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措施之一,且价格较低,所以在大量使用有机肥
的水稻产区可以实行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方法来减少
稻田CH4排放。
3.3.3 稻草还田 稻草还田在我国各稻区普遍应用。
Yagi在日本研究发现,当稻田施用稻草时,CH4排放量
提高1.8~3.6倍。陈苇等研究表明,稻草无论
采用翻施或表施,与仅施尿素比,均显著地提高稻田
CH4排放量。但改变稻草的施用方式,采用稻草表施,
可显著降低稻草CH4排放量,约比稻草翻施减少
11%。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减少稻草与土壤的接触,部
分稻草在土壤表层进行有氧降解,其降解产物在土壤
氧化层中还原产生CH4的可能性较小,主要产物以
CO2的形式排放,降低了稻田因施用稻草CH4排放的
增加值。
3.4 水分管理
水是影响稻田CH4排放的决定性因子。稻田土
壤一旦灌水且保持在淹水条件下,土壤氧化层以下
Eh便不断降低,并依次发生下列物质的还原反应:O2→
H2O,NO-3→N2O和N2,Mn4+,Fe3+→Fe2+
,
SO2-4→S2-,CO2→CH4,SO2-4→S2-,这
些反应发生在
-150mV的电位,低于此电位CH4大量发生。同
时土壤CH4排放量是CH4生成量和氧化量的综合结
果。长期淹水会降低土壤Eh值,增加CH4的排放;而水层过深,土壤中已产生的CH4在通过气泡或以扩散
的形式穿越水层时,被氧化掉的量增加,CH4的排放量
反而减少。不同的淹水程度直接影响有氧和无氧
区域的相对大小,从而影响CH4的产生和氧化。在湖
南,稻田缺水时可以检测到CH4产生与排放的减少,
CH4产生层随着土壤湿度的降低从土壤表层逐渐向深
层转移,当稻田重新浇灌后,CH4的排放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不能恢复。而在华中地区,在晚稻收获前通常要
将稻田中的水排掉,以便播种绿肥或方便冬季旱作,
CH4的排放量在此阶段很快地下降,可以影响总的和
季节平均的CH4排放通量。
深水灌溉、间歇灌溉和常湿稻田都能减少稻田
CH4的排放。深水灌溉通过较深的水阻碍了厌氧环境
下所产生的CH4由下至上的传输,从而减少了稻田
CH4排放,并有利于保持土壤中的有机物,对水稻产量
没有太大的影响。由于灌溉水的缺乏和维持水深
操作的复杂,深水灌溉不是十分理想的减排方法。间
歇灌溉是对稻田保持几天灌溉和几天晒田相间隔,发
现稻田CH4排放有明显的减少,使整个季节的排放量
减少了42%~45%。在灌溉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间
歇灌溉可节省灌溉用水总量25%左右,易作为控制
CH4的有效措施,但间歇灌溉可能引起的N2O排放的
增加是关注的焦点。常湿稻田是一种保持稻田中
无水层但湿润的情况,它对CH4的排放作用最大,但
水稻有大幅度的减产,因此并不可取。晒田作为我国
南方一种传统的耕作措施,可使土壤经常接触空气,有
利于Eh的提高,破坏了甲烷菌的生存条件,从而起到
抑制CH4形成和排放的作用,作为一种潜在的减排措
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3.5 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对稻田CH4排放也有重要影响。水稻
半旱式栽培是在稻田里起垄,垄顶两侧栽秧,垄沟蓄水
的一种耕作制。它以浸润灌溉为核心,能改良土壤结
构,协调土壤中水、热、气、肥的关系,促进土壤有机质
分解和养分转化,消除稻田冷、毒等障碍因素,促进水
稻早生快发,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这种半旱式栽
培方式,仅将水灌溉到垄沟的三分之二深处,水稻栽种
在垄顶两侧,稻株根部基本不淹入水中,从而有利于水
稻根系发育,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有效地改善了土壤氧
化还原条件。魏朝富等在重庆地区冬水田中采用
了这种半旱垄作(稻麦)和水早轮作(稻麦)耕作方式,
发现与冬水田相比,半旱式垄作(中稻)能显著减少
CH4年累计排放量。卢维盛等研究表明,稻田连续
淹水能显著增加CH4的排放,水旱轮作会降低CH4的
排放,改变水旱轮作方式也能明显减少稻田CH4的排
放。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与它
的旱作时间长短有关,连续旱作时间越长,产甲烷菌死
亡越多,而且淹水后Eh下降越慢,因而CH4排放也就
越少。稻田采用旱种,整个生长期稻田的平均CH4排
放量降低40%~70%;垄作栽培技术用于常年积水
田,既可提高产量,又可以显著降低CH4的排放量。
4 稻田甲烷的减排方法
稻田CH4排放研究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制定有效
的减排措施。由于世界人口不可避免的在增长,我们
在减少全球稻田CH4排放的同时,必须保证水稻产量
不受影响。因此比较合理的思路是通过高效的农业管
理措施或高产水稻品种来实现。
目前研究较多的农业管理措施主要是施肥管理和
水分管理。稻田CH4排放的施肥效应从总体上讲,有
机肥是增加CH4排放的重要原因,而对无机肥的报道
则有一些矛盾之处,有的发现增加CH4排放,有的发
现减少CH4排放,有的则发现几乎没有影响(如前
述)。许多研究表明,施肥效应主要取决于所施肥料
的质量、数量及施肥方法。因此,通过适宜的施肥措
施,可以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减少稻田CH4的
形成速率。水分管理对稻田CH4排放也具有重要影
响,合理的灌溉技术(如晒田、间歇灌溉)通过改变土
壤的Eh状况,不仅可以达到减少CH4的产生,而且能
够促进土壤中CH4的氧化作用,从而达到减少CH4排
放的目的。此外,也有人提出了用稻麦轮作、半旱式栽
培技术、免耕技术和水稻垄作技术等方式减少CH4的
排放。近年来研究发现,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
在互为消长的关系,此关系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Eh
的调控。到目前为止,稻田CH4的减排措施离实际应
用还有一段距离。由于世界各地的水稻土壤类型、水
稻品种及种植方式变化多样,而且还有完全不同的灌
溉方式,很难找到统一的减排模式。然而无论是施肥
管理、水分管理还是水肥结合措施,其遵循的基本原理
是一致的,尽可能减少CH4和N2O的生成作用及增强
其消耗作用。因此,要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不仅依赖
于对水稻CH4和N2O排放过程的研究,还必须以对
CH4和N2O产生与消耗的微生物过程及调控因子的
了解为基础。
5 展望
综上所述,稻田土壤CH4的产生与排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些过程受环境条件及农业管理措施
的影响。深入研究稻田土壤CH4排放与这些因素间
的数量关系,客观估计稻田土壤CH4排放总量并提出
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仍是研究的主题。这些研究内容
包括:(1)CH4产生与排放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
究。研究产甲烷菌的种类及特性,从微生物学角度深
入研究其机理。(2)氮肥或其它农耕措施对甲烷氧化
菌氧化大气CH4存在抑制作用,由于这种抑制作用是
长期且不可逆的,因此阐明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不仅
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氮素的抑制作用具有意义,
更期望用于指导恢复土壤已丧失的氧化大气CH4能
力的研究。今后应深入研究CH4氧化机理及影响因
素,摸清CH4氧化菌的种类特性。(3)加强土壤环境
及农业技术措施与CH4排放量的定量研究。这些因
素不仅具有变异性,而且相互制约。加强定量研究将
有利于精确估计CH4排放量,从而为减排措施提供理
论依据。(4)基于以上的研究,提出减少稻田CH4排
放的合理措施。
注:
(1)文章来源:土壤通报,2004年35卷第5期;
(2)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边界层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浏览次数: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