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绿色生物研究所基因部在分子水平,查明了水稻耐低温性结构,培育出耐冷性水稻。在低温下,不同的水稻品种,其发芽、生长能力以及耐低温性也不同,通过生理、生物化学方法查明,活性氧除去系酶,特别是过氧化氢酶与抗坏血酸过氧化酶至关重要。据此,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在水稻中导入并表达过氧化氢酶基因。由于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赋予水稻耐低温性能。 导入水稻的过氧化氢酶基因是从小麦幼苗的cDNA库中筛选出低温活性高的小麦过氧化氢酶基因。在35 S CaMV启动子下游结合过氧化氢酶cDNA,用电激法导入水稻(品种:尤加拉、松马埃),得到56个再分化水稻植株,确认其中12个性状转化水稻表达了小麦过氧化氢酶。观察这些性状转化水稻时发现叶的过氧化氢酶活性(25℃)比对照,约高4.5倍,在低温下(5℃)酶活性高15倍。在性状转化水稻的根部、花药、种子胚、种子胚乳中也获表达。 接着,观察这些性状转化水稻低温伤害的耐性能力,切断在温室生长的水稻秸秆,放入装水的试验管,在低温下(5℃)放置14天时,对照组的叶卷起枯萎,而性状转化水稻CT2-6没有出现这种伤害。并且,把低温处理和秸秆返回室温(25℃)时,对照组的叶在24小时后显著褐变、枯萎、而性状转化水稻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还有,把植物体置于5℃、10日时,对照发生叶卷起、枯萎迹象,而性状转化水稻(CT2-6)没有这种情况。连续返回25℃时,24小时后对照组的伤害明显、叶枯萎、而性状转化水稻的伤害轻微。 总之,通过对小麦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高效表达,在增强了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性状转化水稻,确实提高了对低温伤害的耐性。为了推进培育有效的包括低温在内的环境胁迫耐性植物,今后计划使用性状转化水稻,通过植物的环境胁迫,明确伤害发生以及伤害防御机理。
(浏览次数: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