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字号选择:
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剔除
作者:吕慧涓 等
出处:见正文 发布时间:2004-12-27 9:16:05 (原作发表时间: )

    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中的DNA递送(即将外源 DNA片段插入到植物基因组的转化)过程都是在组 织水平上进行,转化后的植物组织中只有一部分 细胞的基因组整合进了外源DNA,所以同时还存 在着未转化的细胞。通常用标记基因将转化细胞 从未转化的细胞中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大 多是一些对抗生素或除草剂的抗性基因。当用它 与关注基因共转化植物细胞时,就可以为植物细 胞提供在含有抗生素或除草剂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能 力,而未转化细胞不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上生长, 因此存活下来的细胞就只有转化细胞。但是,标 记基因并不参与植物的性状改良,在完成筛选后 它在植物中的存在便是多余的。这种多余的基因 会带来一些负效应。首先,在转化细胞的筛选过 程中,大量生长受到抑制的未转化的细胞会阻碍 转化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且还可能分泌一 些有毒的物质抑制转化细胞的生长。其次,用重 转化(re-transformation)方法进行基因堆积(gene stacking)时,每一次转基因的插入都需要进行转 化筛选;但可用于植物转基因筛选的标记基因只 有少数几个,不能满足重转化对多个标记基因的 要求,因此只能在一次转化后从植物基因组中剔 除标记基因,以便下一次转化时使用同一个标记 基因。然而,标记基因最令人关注的方面还在于 其潜在的“流动”——基因的水平转移与基因逃 逸可能产生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作为标记基因的 抗生素抗性基因一旦流动到危害人类健康的微生物 中就会为其提供抗药性,而除草剂抗性基因如果 流动到危害粮食作物生长的杂草中就会使其获得除 草剂抗性而成为“超级杂草”。所以,标记基 因的剔除(selectable marker-free,SMF)已成为了转 基因植物研究中的新课题。

    根据不同原理,剔除标记基因的方法可以分 为两类:分离剔除和重组剔除。前者是通过标记 基因与关注基因分别插入到植物基因组的非连锁位 点上,再经减数分裂实现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的 分离,而达到标记基因剔除的目的。后者是将标 记基因构建在DNA裁剪单元中,由起裁剪作用的 酶(重组酶或转座酶)识别并切除裁剪单元,从而 将标记基因从植物基因组中剔除。本文对这两种 方法分别进行阐述。

1 标记基因的分离剔除法

1.1 原理

    以土壤农杆菌的T-DNA为基因转移载体的转 化中,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以紧密连锁的方式构 建在一个T-DNA单元中,因此两者总是共整合进 植物基因组中,从而很难通过在减数分裂的细胞 中的基因的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相互分离。要实 现转化后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的分离,可以将这 两类基因分别设计在两个T-DNA单元中,使它们 分别插入而非共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Komari等, 1996)。由于T-DNA的插入是随机的,因此插入 后的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可能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 上,即非连锁位点上,或位于同一染色体相距较 远的位点上;减数分裂后,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就 可以分离,从而在下一代中获得无标记基因的转 基因植物。

1.2 类型

    根据所使用土壤农杆菌的种类、Ti质粒的种 类以及两个T-DNA在Ti质粒上位置关系的不同, 标记基因的分离剔除法可分为5种类型。

    (1)分别构建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的两个T- DNA位于两个Ti质粒上,分别用两种土壤农杆菌 株共转化植物细胞。

    (2)分别构建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的两个T- DNA位于两个Ti质粒上,用一种土壤农杆菌株转 化植物细胞。

    (3)分别构建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的两个T- DNA位于同一个Ti质粒上,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 之间由大片段的毒力基因(virulence gene)相隔开。 用两组T-DNA的边界序列(左,LB和右,RB), 其中,一组界定标记基因,另一组界定关注基 因。

    (4)分别构建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的两个T- DNA紧密排列于同一个Ti质粒上。

    (5)将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设计在带双右边界序 列(double right border,DRB)一个T-DNA单元 中。作者等(Lu等,2001)构建了一个DRB的双载体 (binary vector)(图1),获得带有水稻齿裂矮缩病毒 基因组的第5个基因片段S5关注基因的SMF转基 因水稻,Southern blot试验证明,64%的Jarrah水稻 产生SMF子代,而中国水稻品种--秀水为36%, SMF子代中含有关注基因的植株小于50%。

1.3 分析

    设计在同一个T-DNA单元中的标记基因与关 注基因,由于位于同一转移单元中,所以总是共 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这时标记基因的功能表现 在两个水平上:基因水平上对关注基因整合事件 的标记功能和细胞水平上对转化细胞的筛选功能。 而当标记基因和关注基因分别位于两个T-DNA中 时,它们之间的共整合关系就不存在了,因此标 记基因也就不具备对关注基因整合事件的标记功 能,它在整个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仅体现在对转化 细胞的筛选上。因此,标记基因的分离剔除首先 需要从带有标记基因的(即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 长的)T0代植株中,筛选同时含有关注基因的植 株,也就是筛选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共转化的植 株。

    综上所述,标记基因的分离剔除有两个中心 事件——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的共转化和分离; 对应于两个筛选过程——T0代共转化植株的筛选 和T1代无选择标记植株的筛选;因此有两个衡量 用的比率——T0代的共转化率和T1代的分离率。

2 标记基因的重组剔除法

    与标记基因分离剔除法不同,重组剔除法无 需将标记基因和关注基因分别插入到两个T-DNA 中,两者仍然以紧密连锁的方式构建在一个T- DNA中;但在标记基因的两端插入DNA裁剪系 统的识别序列,即构成一个裁剪单元,在起裁剪 作用的酶的作用下将它裁剪除去。也就是说, DNA重组系统是由识别序列界定的裁剪单元和起 裁剪作用的酶两个部分组成,在标记基因完成对 转化细胞的筛选后,将它从植物基因组中剔除。 在这一裁剪过程中有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裁剪 发生时间的控制,即裁剪应在标记基因完成筛选 之后进行;其次是裁剪事件的检测,即裁剪事件 只发生在部分转化细胞中,需要筛选标记基因已 从植物基因组中裁剪除去的转化细胞。在讨论这 两个核心问题前,先就已用于标记基因裁剪剔除 的DNA裁剪系统作简要介绍。

2.1 DNA裁剪系统

    用于从转基因植物里剔除标记基因的裁剪系统 实质上是一些DNA重组系统,主要包括位点特异 性重组系统和转座系统两种。这两种系统都是由 裁剪单元即标记基因(由左右两端短小的DNA裁剪 酶的目的序列所界定)和起裁剪作用的酶两部分组 成。在酶的裁剪作用下,DNA在两个相邻识别 位点之间发生染色体内重组,将位于识别位点间 的DNA片段从染色体上裁剪下来;所不同的是, 转座系统中裁剪下来的DNA片段可能重新插入到 染色体的另一位点上,而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中 裁剪下来的DNA片段则会丢失。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已发现的在植物中有 效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包括大肠杆菌噬菌体P1 的Cre/loxP系统(Odell等,1990)、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的R/rs系统(Sugita等, 2000)、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Flp/ frt系统(Lloyd和Davis,1994,Seibler等,1998)和大 肠杆菌噬菌体λ的Xis/attP系统(Better等,1983) 等。其中Cre/loxP是较常用的系统,已经在水稻 研究中获得很好的应用(Tran等,1999)。McCormac 等(1999)在此系统基础上,发展了很有用的双载 体体系。

    转座系统:目前已经报告的用于转基因植物 标记基因剔除的转座系统是来源于玉米的Ac/ds系 统(Hehl和Baker,1990)。

    如上文所述,转座系统中裁剪下来的DNA片 段可能重新插入到染色体的另一位点上,如果新 旧两个位点分布于两条染色体上,就可以通过减 数分裂将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进行分离,但如果 新旧两个位点处在同一染色体上,其中还需要有 交换(crossover)。因此,在裁剪单元中既可构建 标记基因又可构建关注基因,但是无标记基因的 转基因植株要在下一代中才能筛选得到。

2.2 裁剪发生时间的控制

    标记基因的剔除应在转化筛选以后进行,因 此通常先将裁剪单元和它以外的紧邻的关注基因插 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再将进行裁剪用的酶基因引 入;在标记基因随裁剪单元除去后,插入在植物 基因组中的起裁剪作用的酶基因再经过减数分裂与 关注基因分离,这样在子代中可以得到只带有关 注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将裁剪酶基因引入到已插 入了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基因组中的方法有重转 化和杂交授粉(cross-pollination)两种。重转化是在 T0代标记基因对关注基因的转化筛选完成以后, 再通过对酶基因裁剪的转化筛选出的组织。因此 标记基因在T0代就可以从植物基因组中剔除;但 后引入的裁剪酶基因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在T1代 与关注基因分离,得到只带有关注基因的转基因 植株。而杂交授粉是通过T0代的精子细胞引入裁 剪酶基因的,因此标记基因要在T1代才能剔除, 裁剪酶基因要在T2代才能与关注基因分离。此 外,两种方法引入裁剪酶基因后的裁剪发生率有 较大差异,例如重转化引入Cre重组酶的裁剪发 生率明显高于杂交授粉,且稳定在90%~95%, 推测这可能与不同细胞中Cre蛋白的表达差异有 关。

    上述将裁剪系统的两个组分分别引入植物基因 组的方法虽然确保了标记基因在转化筛选后才被裁 剪剔除,但却很费时和消耗人工和材料。如果将 标记基因与裁剪的酶基因紧密排列在一个裁剪单元 中同时插入到植物基因组里,就可以在T0代中筛 选出标记基因与裁剪的酶基因都被剔除了的只带有 关注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但是标记基因与裁剪酶 基因共整合进植物基因组过程中,裁剪酶基因的 表达可能使标记基因也被过早地裁剪除去,因此 应将裁剪酶基因置于诱导型启动子的调控之下, 使标记基因在完成转化筛选后再被裁剪剔除。 Zuo等(2001)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用β-雌二醇(β- estradiol)诱导表达系统控制Cre基因的表达。在 Cre基因的CaMV35S启动子的上游融合了8个拷 贝的Lex A操纵子(operator)序列,使Cre基因可 以在β-雌二醇的诱导下表达。他们以GFP基因作 为报告基因,将包含标记基因、Cre基因和XVE 反式激活基因的裁剪单元插入在GFP的启动子和 编码区之间,因此只有当裁剪单元被剔除以后, GFP基冈才能表达。首先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 转化组织,这时检测不到GFP的表达;再将转 化组织转移到含β-雌二醇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结果在所有转化系中都检测到了GFP的表达。这 说明β-雌二醇诱导表达系统可以严格控制并高效 诱导裁剪酶基因的表达。在另一实验中,R/rs系 统中的R重组酶在Safener诱导的GST-II-27启动 子调控下实现了诱导表达。

2.3 裁剪细胞的筛选

    上述的β-雌二醇诱导的Cre/loxP系统在T0代 的干细胞(germ cell)中只有约29%~66%发生了裁 剪事件。因此,诱导裁剪后的植株组织实际上是 嵌合体,需要将发生了裁剪的细胞从中筛选出 来。这可通过负选择标记基因进行。所谓负选择 标记基因是指其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细胞产 生毒性,使带有负选择标记基因的细胞在这样的 条件下不能存活。例如来源于大肠杆菌的胞嘧啶 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od A)基因是一种条 件致死性显性基因,可以将无毒性的5-氟胞嘧啶 转变成5-氟尿嘧啶,后者是胸苷酸合成酶不可逆 抑制剂5-氟脱氧鸟苷--磷酸的前体分子,结果使 细胞因缺乏脱氧胸苷三磷酸而不能合成DNA。将 这类负选择标记基因构建在裁剪单元中,只有发 生了裁剪事件即负选择标记基因与标记基因、裁 剪酶基凶一同从植物基因组中剔除了的细胞才能 存活下来。cod A基因已被用于无标记基因的转 基因烟草的筛选(Gleave等,1999; Corneille等 ,2001)。

    除了负选择标记基因,一类促进植物细胞繁 殖与分化的基因也可以用于裁剪细胞的筛选。这 类显性基因在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使植 物形成异常的形态结构。如A.tumefaciens PO22 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可以催化细胞激动素 (cytokinin)的合成,促使转化细胞的增殖并分化 形成不同于正常苗(normal shoot)的不定苗 (adventitious shoot);Ebinuma等(1997)和Endo等 (2002)构建了一种MAT(multi-auto-transformation) 的新的植物载体系统,它含有插入于转座子AC 内的嵌合的ipt基因,该ipt基因即可作为转化的 标记基因。MAT载体系统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 间,从而对木本植物特别有用。来源于A. rhizogenes NIAESl724的rol基因通过提高生长素 (auxin)的敏感性促进转化组织"发根(hairy root)"的增生。这些异常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转 化细胞的筛选标记,替代用抗生素或除草剂等选 择性试剂杀死非转化细胞的筛选方法。进一步, 如果将这类生长促进基因构建在裁剪单元中,当 它在裁剪酶作用下从植物基因组中除去后,转基 因组织就会形成正常的形态结构,这时这类生长 促进基因又充当了裁剪剔除的筛选标记。如随着 ipt基因的剔除,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和生 根能力就会恢复,会在转化筛选后形成的不定茁 中出现形态正常的苗,后者即是剔除了标记基因 的转基因组织。由此可见,植物的生长促进基因 既可以作为转化的筛选标记(异常形态)又可以作为 裁剪的筛选标记(正常形态),同时承担了无标记 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培育过程中所需的两个筛选功 能。

    转基因植物标记基因剔除方法的核心是标记 基因与关注基因的分离。在分离剔除法中,标记 基因与关注基因被分别构建在两个T-DNA中,因 此在转化植物组织以前就已经“人工分离”了; 在裁剪剔除法中,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被紧密连 锁地构建在一个T-DNA中,标记基因通过裁剪系 统从植物基因组中裁剪剔除,因此是在转化后的 植物组织中与关注基因分离的。由于分离剔除法 中标记基因与关注基因在转化植物组织以前就已 经分离,因此标记基因对关注基因插入的标记功 能随两者共整合关系的解除而丧失,相应的有效 转化率也就降低了。从这一点上考虑,裁剪剔除 法具有优势。在裁剪剔除法中,裁剪发生时间的 控制和裁剪细胞的筛选是关键问题,可以通过对 裁剪单元的改进设计加以解决:将裁剪酶基因设 计在诱导型启动子的下游以控制裁剪发生的时 间;用负选择基因或特殊的植物生长促进基因筛 选裁剪细胞。

    注:
    (1)文章来源: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30卷第2期;
    (2)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蛋白质组重点试验室。
 

(浏览次数:1785)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  (2006-6-13 13:47:27)
200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  (2006-5-29 11:15:03)
植物异源多倍体进化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2006-5-26 15:23:57)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2006-5-22 9:17:32)
植物光合机构的状态转换  (2006-5-10 12:51:02)
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2006-4-29 14:22:06)
水稻同源多倍体的研究策略  (2006-4-26 11:22:32)
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  (2006-4-26 10:56:13)
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06-4-18 8:31:58)
植物 G 蛋白与植物防卫反应  (2006-4-14 15:36:59)
更多相关...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正式出版物。版权人有异议请随时通过页末的联系方式与本站联系。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