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字号选择:
水稻BSL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王永杰
出处:见正文 发布时间:2005-1-28 19:59:57 (原作发表时间: )

  为了排除杂交稻种子混杂,减少制种程序,使杂交优势利用建立在更可靠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uceptible Lethalinay,BSL)基因具有重要意义。苯达松水剂为有机杂环类化学除草剂,主要用于水稻、花生等作物田间防除杂草,普通水稻具有对苯达松的抗性。采用叶面喷雾的方法,能杀死许多阔叶类植物,对莎草科杂草也有一定防效。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则能降解苯达松而表现抗性。苯达松的除草机理是抑制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希尔反应。携带纯台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水稻具有以下特性:①识别方法简单、准确 ,适用于大田生产应用;③BSL基因遗传稳定,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遗传方式简单,易于转育;③BSL基因对农艺性状和杂交优势没有不良影响;④在苗期表达,假杂种子可在苗期剔除。

1 携带纯合BSL基因的水稻对苯达松的敏感致死性

  1984年,日本学者Mori用60Coγ射线对水稻农林8号进行诱变,发现1个对苯达松的突变体——农林8号m,它对苯达松极其 敏感,甚至抽穗灌浆期的成株也能杀死,该性状为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性。根据日本学者森宏一报道,该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我国学 者陈忠明通过对农林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性进行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能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稳定遗传。

  朱启升等对携带纯合BSL基因的水稻恢复系品种121用不同药量的苯达松试验,结果表明:施600 ml/hm2(25%水剂,1:25 倍浓度,下同)对其几乎无影响;施900 ml/hm2,药后7天有苗伤现象,药后10天逐渐恢复正常;施1200~1800ml/hm2 ,药后7天苗伤明显较重,药后10天穗部分死亡;施2400~3600ml/hm2,药后4天苗伤明显,7天加重,10天整株死亡。

  张集文等用60Coγ射线对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W6145S干种子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化学致死突变体8077S。从 M3代至M5代,该突变体的自交苗在苗期能被300 mg/L以上浓度苯达松杀死,以其为母本的杂交F1代则对苯 达松表现安全。

2 水稻BSL基因分子标记

  向太和等利用RAPD技术对水稻品种农林8号(含苯达松抗性基因)和其突变农林8号(含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作为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标记 ,从360个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引物产生的7个RAPD标记。经过多态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进行分析,再设计PCR引物,将其中4个 RAPD标记OPG18/943、OPG18/972、OPD10/1248和OPF03/1198转化成SCAR标记SCAR/G18/883、SCAB/G18/890、SCARGl8/919/948、SCAR/D10/1237 、SCAR/F03/1186。引物0PGl8在农林8号和农林8号m之间表现出共显多态性。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农林8号m与农林8号相比有29bp DNA片断缺 失。通过对农林8号×农林8号mF2分离群体320个单株的连锁分析及在1对含BSL基因的近等基因系H121和Hben121中验证,标记SCAR/G18/833、 SCAR/G18/890、SCAR/G18/919/948与BSL基因共分离,SCAR/D10/1237与BSL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4.8土2.1)cM。经Southern blotting分析并结 合F2代分离比例表明,标记OPG/943、0PGl8/972及其转化的SCAR标记在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且0PGl8/943和OPG18/972为一对等位STS位点。 首次报道与BSL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BSL基因的转育及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分离BSL基因提供了有用的分子标记。

  张集文等以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W6154S和其突变体8077S为近等基因系,进行分子标记,并把BSL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上,与微卫 星marker RM168最近距离为7.1cM。

3 水稻BSL基因应用前景

3.1 BSL基因转育到不育系中,可保证和提高水稻杂交种子纯度。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因其配组自由,繁种、制 种程序简单和避免不育细胞质的不良影响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和转换受到温度控制,以致在不育期间可能出 现育性波动,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从而降低杂交种子纯度,这是当前影响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主要障碍。粳稻BT型不育系本身因花粉 败育较晚,存在着0.5%—0.8%自交结实,并随温度升高,光照缩短,使用激素浓度的加大而提高,也成为提高两系法杂交粳稻纯度的障碍。 BSL基因能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稳定遗传。通过回交转育技术或转基因,可将该基因很容易地转育到光敏不育系、BT型不育系中去。这样,用 带有BSL基因的光(温)敏不育系或BT型不育系进行两系或三系制种,即使杂种中含有部分自交不育系种子,在浸种发芽阶段或苗期阶段,0.05% 浓度的苯达松很容易将它们清除,从而保证和提高杂种纯度。

3.2 BSL基因转育到恢复系中,可革新水稻制种方法。水稻在进行两系法或三系法制种时,恢复系和不育系要以一定行比分开种植,这既不 利于提高异交率,又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若将对水稻除草剂敏感致死的基因转移到水稻恢复系中,同步选育与该恢复系播始历期相近的不育系 ,进行混播制种,授粉后喷施除草剂,杀死父本,保留母本,进行机械化收割。这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程序,降低种子成本 ,有利于我国杂交水稻技术进一步向世界推广。

  总之,BSL基因的应用不仅为两系法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扫除了一大障碍,而且对其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带来相当影响。这种准确、简 便鉴定除杂保纯技术,使得雄性不育的利用,从完全雄性不育扩展到不完全雄性不育,使得过去不能用于杂交制种的雄性不育材料或技术,例 如起点温度较高、光(温)敏雄性不育、杂雄效果达不到100%的化学杂雄剂都有可能得到应用。BSL基因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注:
    (1)原文刊于2004年32卷第1期《安徽农业科学》,本文为其中的一部分;
    (2)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浏览次数:2273)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植物光合机构的状态转换  (2006-5-10 12:51:02)
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2006-4-29 14:22:06)
水稻同源多倍体的研究策略  (2006-4-26 11:22:32)
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  (2006-4-26 10:56:13)
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06-4-18 8:31:58)
植物 G 蛋白与植物防卫反应  (2006-4-14 15:36:59)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2006-4-7 14:53:04)
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2006-4-7 12:10:55)
抗植物病毒天然化合物研究进展  (2006-4-7 9:29:13)
一种控制硅积累的水稻基因被发现  (2006-3-31 9:18:12)
更多相关...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正式出版物。版权人有异议请随时通过页末的联系方式与本站联系。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