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术 > 高产栽培技术 > 优质稻米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 字号选择: |
优质稻米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
作者:崔成焕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2-6-19 13:20:42 (原作发表时间:) |
施肥:为了保证大米品质,国外专家提出优质米生产栽培过程中施氮量应降低20%以上,利于保证稻米优良品质。过量施氮肥或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多肥条件易降低成熟度和食味。在寒地低湿地稻区,7月份土壤肥力大量释放后易造成水稻生育中后期肥力过多,因此主张减少深施底肥,采用把底肥中氮肥的一部分转作追肥的施肥方式。高产栽培条件下,重视穗肥和粒肥的施用,但优质米生产中应慎用穗肥和粒肥,如果穗粒肥施用过晚或过多易增加米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 灌溉:水的管理基本按着旱育稀植规程进行,但优质米生产中应特别重视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为此应采用间歇灌溉技术,同时避免过早停水。2001年一些农户7月23日开始停止灌水,收获前稻株早已干枯、产生大量死米,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土壤渗水、保水性不同灵活掌握停水时期,应做到8月末9月初田面脚印中的水刚刚渗完较适合。 防治稻瘟病:得稻瘟病的稻田一般减产5%-35%,严重时甚至绝产,而且产生大量死米和青米,从而严重影响出米率和大米品质。稻瘟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7℃,湿度为90%以上。稻瘟病分为叶瘟、节瘟、穗颈瘟、支梗瘟和粒瘟。该病的发生对温湿度要求较高。我省进入7月后报气温高、雨水多,水稻生长繁茂的地块易得叶瘟,然后迅速漫延形成大量病菌孢子成为引起穗颈瘟、节瘟和支梗瘟的病源。除气温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外,稻株本身的内在条件与发病关系更密切。水稻吸收大量氮肥,稻株内含氮量急剧增加从而碳氮比下降,当遇到阴雨多云的天气时,植株生长软弱的最容易发生稻瘟病。我省稻田春季到初夏地温上升缓慢,苗期生长也慢,因此往往多施氮肥催苗,等到7月中下旬,土温上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出大量土壤肥力,施用的化肥和土壤释放的肥力加在一起,在温度高的情况下稻体短时间内大量吸收氮素,植株生长不健壮,气温和湿度都适合,这时便出现大发病现象。水稻生育中后期的过量施肥容易导致水稻短时间内吸收过量氮素,是发生病害和倒伏的主要原因。 防止稻瘟病应该选用抗病品种,结合合理的施肥技术,并早期预测及时采取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但是一般药剂防治不及时,发现有病再打药常无济于事。因此我省稻农防治稻瘟病实际上是依告品种的抗病性。所以讲究施肥技术避免不合理施肥是防病的关键技术。 适时收获减少胴裂米:水稻后斯的管理、收获时期的早晚、干燥方式、稻谷含水量以及干燥速度等直接影响大米外观品质和食味,而且影响胴裂米(惊纹粒)的多少和出米率。 据研究,水稻成熟后期温度高于25℃时易产生胴裂粒。稻粒干燥速度即失水速度过快也容易产生胴裂米,特别是遭受露水或秋雨多次干湿反复的稻粒胴裂粒严重增加。被秋雨浇湿的稻子受冻后裂纹更多,所以要认真加强收获后的管理。 水稻抽穗后45天左右,稻穗97%-98%籽粒已变黄,穗基部尚有2-3粒黄中略带浅绿色时期是生产优质米最佳收获时期,大米食味也最好。早熟品种成熟后不及时收获,在田间站秆放置,更易发生胴裂米。因此早熟品种应及时收获,而且应避免在当地栽培过早熟品种。 我省水稻的干燥多依靠自然干燥,稻谷含水量很大程度上受秋季天气的影响。因此,达到收获最佳时期的水稻及时收获,稻捆不宜过大,收割后码在田间,隔7-8天翻码1-2次防止捂烂,当稻秆基本晾干后应及时改垛为十字形垛,防止雨雪浇湿。 (浏览次数:)
|
上篇文章:水稻抛秧高产栽培 |
下篇文章:中稻:前期生长差 补救有良方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06-21) 云南陆稻亩产300千克的栽培技术规范 (03-08) 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 (03-01) [图]超级稻高产集成技术 (09-27) 超级稻协优9308栽培技术 (08-22) 水稻生产自救途径与措施 (08-14) 炎夏须防晚稻插后败苗 (08-06) 中稻灾后早补救 (07-17) 杂交中稻后期田间管理 (07-1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关键技术 (06-26)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