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生长前期正处于“梅雨”季节,常有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秧苗生长缓慢,大田营养生长缩短,容易形成“三类苗”。此类苗架对产量影响很大,但只要中后期气候条件适宜,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秧苗转化,仍能夺得高产。
改造僵苗 对秧苗叶片呈赤色、新根少,黑根多,株矮叶窄的秧苗,多数是因地下水位高,或灌水时间过长,田土冷浸,土壤酸性大所致的“座蔸”僵苗。应及时排水露田,降低地下水位,亩施石灰30-4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再增施钾肥7-8公斤。若因缺锌引起的“座蔸”,僵苗,亩施硫酸锌1-1.5公斤,促进根系发育。
二、科学管水 前期以促根促蘖为主,要求经常露田浅水分蘖、干干湿湿、适度晒田。后期以养根护叶为主,要注意水份调节,实行间歇灌溉,每次灌水后让其自然落干,经常保持田间湿润,协调土壤中水分状况,保持根系活力,达到黄熟期叶青籽黄,保持根系活力,达到黄熟期叶青籽黄,提高千粒重。
三、施好穗肥 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一般在分蘖末期至圆秆拔节期施用,一般亩施尿素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加复合肥15-20公斤,以巩固晚生分蘖成穗和促进大穗的形成。保花肥在剑叶露尖前2-3天至剑叶刚露尖之间施用,亩施尿素5-7.5公斤,增强供氧强度,促进转色满足穗分化发育的营养需要。
四、根外追肥 抽穗至齐穗时进行2-3次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0.5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喷施。此外,还可以喷施台农牌高产宝,喷施宝等。当抽穗20-30%时,亩用“920”1-2克对水25-30公斤喷施,可提高抽穗整齐度,增强光合作用的效能,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五、防好病虫 着重防治好三化螟,稻纵郑叶螟、飞虱、稻蓟马、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后期综合症等。经常检查,发现病虫发生,按防治标准,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实践证明,对前期生长较差的“三类苗”田,采取上述转化措施,可以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四高”(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粒重、高产量)的目的。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