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术 > 高产栽培技术 > 正文 字号选择:
有效提高寒地稻农科学种田意识的几点建议
作者:杨丽敏
出处:《中国稻米》杂志 发布时间:2003-3-27 10:51:02 (原作发表时间:2003年第2期)
2002年6-8月寒地稻区长期的阴雨寡照、低温高湿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一个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年份里,科学种田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擅于科学种田的农民能把产量损失降至最小限度,使收益趋于平稳,而科技意识相对淡薄一些的农民,则损失惨重。辛苦一年,谁都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在此向广大的农民朋友指出几个误区、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现今农民种田的几大误区

1、选择品种不当

盲目相信广告,过分看重宣传的产量效果,欲追求过高的产量,引种超积温晚熟品种,结果成熟度不好,瘪粒,贪青。还有的农民朋友片面看重产量,而不顾及米质,选择产量高但米质不是很理想的品种,结果虽然丰产,但是由于没有销路,卖不出去,也没有丰收。

2、品种种植单一

大面积种植一个品种是一个较大的隐患。由于在年际间的品种变化都有差异,而且,病菌的生理小种也在不断地发生相适应的变化,一旦气候条件不利于该品种的生长发育,稻瘟病再大面积发生,对产量的形成将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3、不重视种子质量

许多农民在购种的过程中,都有些误区,忽视种子质量,感觉外观不错就行,随意在个人手中买种或相互之间串种,结果不仅没有售后服务保障,出现种子质量问题也无处追究。更有甚者,有的劣质种子还带有顽固性草籽,其繁殖起来的杂草,生命力极强,不易根除。

4、旱育不旱,稀植不稀

“旱育稀植”在寒地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有20年的历史,可农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严重走样现象,主要表现在秧田管理过程中浇水过勤,甚至于大水漫灌;单位面积播种量过大,秧苗纤细,素质低下;本田插植密度过大,每穴达8-10株,严重影响水稻分蘖,降低产量,同时密度过大,水稻个体发育不好,易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5、贪欲过大,下肥过猛

对产量追求极限,达到8t/hm2的产量,追求9t/hm2,达到9t/hm2又想达到10t/hm2,于是没有限制地施用化肥,每hm2施尿素650-700kg的农民大有人在。结果不但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产量水平,反而由于大面积的得病贪青,白白地浪费人力、财力,连底限的产量水平也达不到。

6、不科学用药,偏信特效

许多农民在使用化学药剂除草的过程中,操作不科学,不按照使用说明用药,盲目加大药量,还有的农民对一些“……王”、“……灵”、“……特”等等之类的广告感兴趣,总是慕名买药,感觉有特效,而实际上则往往成了许多药的试验者,大面积发生药害的事年年都有发生,其损失无法估计。

二、实施科学种田的几点建议

1、选择品种

要选择适合当地活动积温的优质米品种,如龙粳8号、合江19、空育131等都比较适于寒地稻区大面积种植,过于晚熟的品种不要大面积种植。种植的品种要多样搭配,避免品种单一化,这对于抵抗病菌的生理小种的变化和品种在年际间对气象条件的适应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几十公顷、上百公顷的种粮大户来说,此点尤为重要,是产生效益的一个重要保障。

2、购种单位

由于新种子法的出台,使种子的销售进一步放开,种子销售十分活跃,建议广大的农民朋友购种一定要到正规的销售单位购买,尤其是科研所这样的单位,他们的种子都是产、供、销一条龙,种子质量和售后服务有保障,购种风险小。

3、科学种田

(1)降低播种量 在实际生产当中,“有钱买种,无钱买苗”的观点在农民朋友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觉得苗越多越好,于是每m2用种量往往都在0.5kg左右。由于单位面积土壤中的养分是有限的,用种量越多,秧苗个体所得到的养分就越少,因此,秧苗由于得不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足够养分而长得纤细不壮,且易得病。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手插秧苗来说,每hm2适宜用种量为35-40kg,每m2播种量为250-300g为宜;机插秧苗hm2用种量为45-50kg,每盘播量平均为100-150g。

(2)坚持旱育苗 在育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秧田呈旱育状态,切忌浇水过勤,应分阶段科学浇水,尤其是在秧苗立针期-三叶一心期之间,这是育苗的关键时期,由于秧苗小,生长耗水也少,可使秧苗处理略渴水状态,以促进秧苗的根系向土壤深处觅水。在苗床浇透底水的前提下,只需浇1-2遍的透水。三叶一心是秧苗的断乳期,此期秧苗已形成良好的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及各种养分来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消耗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因此,秧苗在二叶一心时就应及时追肥,以满足秧苗生长发育的需要,此后,要适当地加大浇水量,避免秧苗渴水受损。

(3)配比施用NPK 科学施肥是水稻高产的必要手段。根据水稻不同品种的需肥特性来确定化肥施用量。按照N:P:K=1:0.5:0.5比例配施,地势低洼地块,适当增加PK肥用量,以促进早熟、提高抗倒能力。化肥一般用量:尿素200-250kg/hm2,硫酸钾100kg/hm2,二铵100kg/hm2,将尿素的70%-80%和全部的硫酸钾、二铵用做基肥,剩余的20%-30%的尿素分为蘖肥和穗肥分期施入。

(4)采用节水灌溉 “水是稻的命,也是稻的病”。水稻产量7500-9000kg/hm2,正常需水为4200-4500m3,深水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及水电费用,而且还易造成水稻生长缓慢,延迟成熟,易感病倒伏,导致减产。因此,在水分管理方面可采用干湿或间歇灌溉法,将通常的用水量1200m3/hm2,降至9000m3/hm2,根据我所多年研究试验结果,采用该种方法管理水分,灌溉用水量降低了33%,而产量则增加了8.6%。

(5)防治病虫草 除草一般在水耙地后,可用12%的农思它(恶草灵)3000ml/hm2或60%丁草胺1500-200ml/hm2甩施,施药后保持5-7cm水层5-7天。插秧返青后,再用50%丁草胺1500ml/hm2+10%的草克星100-150g/hm2毒土法施入,保持5-7cm水层4-5天。对于田面不平,一次施药不能杀灭的杂草,可在稗草3-5叶期,选择晴天排净田间水,每100m2用25%的二氯喹啉酸10g茎叶喷雾,2天后上水,效果理想。病虫以防为主,在病虫易发生的时期及时打药防除,就可达到高产目的。

(浏览次数:1684)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链接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webmaster#chinariceinfo.com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