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文献 > 中国水稻科学 > 正文 | 字号选择: |
《中国水稻科学》2006年第1期 |
作者:《中国水稻科学》编辑部 |
出处:中国水稻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06-2-15 13:28:24 (原作发表时间: ) |
1.四川省主要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和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肖小余等,图6表2参15,共7页) 2.水稻低丰度表达基因OsAMT1;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孙淑斌等,图4表0参19,共5页) 3.转录因子OPBP1和OsiWRKY基因的超表达提高水稻的耐盐及抗病能力(李南羿等,图5表2参22,共6页) 4.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胡颂平等,图2表4参22,共6页) 5.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3的敏感性(程灿等,图4表5参27,共6页) 6.蜀恢881含玉米C4型pepc基因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及其光合特性(何立斌等,图4表1参13,共5页) 7.籼粳交杂种不同灌浆期稻米缬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张小明等,图1表3参30,共7页) 8.不同籼稻颖果发育及其结构与品质性状(熊飞等,图2表2参8,共4页) 9.云南三种野生稻原生境植物种群的调查及比较分析(王琳等,图0表4参18,共6页) 10.CO2浓度升高对水稻抽穗期根系有关性状及根碳氮比的影响(陈改苹等,图2表1参25,共5页) 11.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沈鹏等,图1表5参19,共7页) 12.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源库特征与结实特性的分析(赵步洪等,图3表7参22,共8页) 13.全程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李殿平等,图4表3参15,共6页) 14.穗肥氮施用比例对两系杂交水稻氮素吸收、籽粒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影响(戴平安等,图1表3参18,共5页) 15.水稻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主要种群结构及对纹枯病和恶苗病菌的拮抗性(李斌等,图0表3参12,共5页) 16.稻田土壤多年生杂草种子库研究(吴竞仑等,图0表11参8,共8页) 17.上海地区四个水稻品种抗虫特性与螟害的关系(罗举等,图1表5参20,共5页) 18.水稻籼粳交DH群体白叶枯病抗性的QTL定位(杨长登等,图2表1参21,共3页) 19.CecropinB与Xa21基因共表达提高转基因水稻白叶枯病抗性(于彦春等,图2表1参18,共4页) 20.基于无毒基因序列的稻瘟病菌指纹类型与致病型的关系初探(王建飞等,图1表3参13,共4页) 21.水稻品种RP1976-18-6-4-2对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黄凤宽等,图0表3参12,共3页) 22.盐碱胁迫对水稻源库与产量的影响(张瑞珍等,图2表2参8,共3页)
(浏览次数:2035)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