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水稻
 
 
 
 
 
 
 
 
 
 

直到宋朝,稻米才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物。野生稻子长于沼泽,最适合栽种在死水之中。新石器时代以来,稻子就在长江流域种植,甚至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种植了。当南方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发达时,稻子便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为稻米几乎是最理想的食物,所以其产量与日俱增。稻米食之可口,极易消化,如与豆类同食,营养更为丰富。脱壳后,它还适于储藏。烹饪稻米简易经济,在所有谷类中,只有稻米煮粥简单,且不易糊。但或许最重要的它被人们广为种植的原因,是在所有农作物中只有稻米每单位土地所产的热量最高;在最适宜的气候中,一块地可种两季至三季,还可与其它作物轮作。
中国南方的气候和雨量最适宜栽种水稻,但是大部分地区或过于崎岖不平,或过于潮湿泥泞,无法直接耕种。在宋朝,因为发现和优选了新稻种,例如来自东南亚的早熟稻和抗旱稻,以前不宜种稻的地区也可以种植了。像筑堤、抽水等新技术有助于改良环境,使人们可以在湖边、沼泽、海边造田,并在山坡开垦梯田。另外,宋朝政府还通过刺激性税法鼓励开荒。如在福建南部,一直到晚唐时,不能有效地开垦沿海平原,因为土地过于潮湿泥泞。然而自从晚唐以来,农民们着手改良环境,修建排水渠、防护堤和水库。到13世纪,山坡也被开垦成了由渠浇灌的梯田,梯田里可以栽种稻子。
稻子种植的普及,不仅影响了中国的食物供应,也改变了劳动的节奏。在平整了田畴并调整了灌渠之后,种水稻仍旧很费时费力。如果连年不断地种植,则要在地里施沤制的粪便并杂以堆肥,以保持土地的肥力。在秧田里育秧一个月后,所有的人都到秧田拔秧,然后插到大田里。一排排插秧的人脚踏泥水,弯着腰向后移动。此后的工序是锄草,使田里有足够的水,最后是将田里有水排干,收获稻谷。(图文出处:伊佩霞著.《剑桥插图中国史》)

 
左图:为了种植双季稻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一般先在秧田里育秧,然后再将秧插在稻田里,这个工作是十分繁忙的。
 
 
 
 
 
左图:脚踏水车效率很高,可将水从水渠抽到插好秧的稻田里。宋朝政府为推广农业新技术,在12世纪时就绘制了一套12幅图画,解释了种稻的工序。左图为其中的一幅。
友情链接:
| | | | |
 
Copyright © 2004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webmaster#chinarice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