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字号选择:
863计划涉及水稻项目2004年度进展不小
作者:信息资源
出处:中国水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5-2-23 11:08:28 (原作发表时间: )

  (1)超级稻新品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04年度,共审定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13个,一批亩产超过800公斤的新组合脱颖而出,产量连创新高。
  在产量连创新高的同时,超级稻品质也得到明显改善。内2优6号的米质全部指标达国标二标准,国稻1号十项指标达到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中浙优1号连续在浙江省籼型杂交稻协作组、浙江嵊州市食味品尝竞赛中获总分第一。
  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约7000万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80亿元。其中2004年种植1500万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8亿元。该组合已成为我国继“籼优63”之后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组合。

  (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掘出32种抗病、抗逆、品质等重要性状基因的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或功能标记110个。奠定了大规模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技术基础。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显著提高了农作物定向选育水平,成功选育出优质抗白叶枯病高配合力恢复系中恢8006,育成了兼具高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且全部米质指标达到国标1级米标准的优质中晚籼兼用型新品系中组14。创制出聚合了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21、Xa7和抗虫Bt基因的多基因品系;育成6个聚合高产、优质(Bx14和Dx5)和抗条锈病(YrQz)基因的稳定品系。

  (3)水稻基因组研究进展顺利
  继独立完成籼稻全基因组测序和粳稻第4号染色体测序,结果在《科学》和《自然》上发表后,抗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耐盐、抗旱、氮磷高效利用、分蘖、脆杆、茎杆伸长、不定根生长等一批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重要基因的克隆取得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分离克隆分蘖控制基因MOC1是我国近20年来首次的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重要农艺形状的功能基因。
  研制成功国际上第一套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包含了55791独特基因的信息。利用该全基因组芯片研究了水稻幼苗、分蘖期的苗和根、抽穗期和灌浆期的穗子等器官的基因表达谱,详细分析了不同种类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征;并比较了水稻和拟南芥基因组彼此有同源性和特异的基因在相关器官中的表达特性。同时,已获得总数为18万株独立T-DNA插入水稻再生株,拥有株型、育性、生育期、分蘖、株高、抗病虫、抗逆等类型的突变株;初步建成水稻突变体的数据库;大规模筛选T1代突变体家系,获得了一批形态变异的突变体以及抗旱、抗病相关的突变体;完成1万条插入T-DNA的侧翼序列测序工作。突变体库、水稻全基因组芯片等研究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水稻等作物功能基因研究和水稻分子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农药残留降解制剂研制成功
  分离到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株达150多株,建立了种类较为齐全的农药降解菌种库,申请了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甲基对硫磷水解酶降解基因、一种呋喃丹农药残留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3项专利。获得农业部临时产品许可证和国家级新产品证书;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次,形成了“城乡牌”无公害韭菜、“超健牌”绿色食品金丝小枣和“土桥牌”、“农惠”牌绿色食品大米。2002年农药残留降解菌剂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2004年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5)农用纳米材料和肥料产业化情况较好
  “纳米肥料关键技术”申报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化项目“植物营养功能型缓/控释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已获得批准,资助1000万元,资金已拨到天津市计委。同时与天津康龙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纳米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释肥料”北方产业化示范基地,已建成年产3万吨农用纳米材料和5万吨/年缓/控释肥料两个车间,农用纳米材料车间已正常运转,肥料车间正在试车。

  (6)微生物基因组取得重要进展
  该研究在红色毛癣菌、稻瘟病菌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6个不同生长时相的红色毛癣菌cDNA文库,获得了约8000条unique的EST序列;鉴定出了3种可能与致病相关的蛋白质;应用基因芯片初步确定了一些红色毛癣菌独特的,以及浅部真菌所共有的一部分基因。构建了稻瘟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及侵染状态下的cDNA文库,获得了约100条为全新的EST;构建了含有56000多个独立转化体的突变体库,克隆了2个新的稻瘟病菌致病基因。

  (7)农业节水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863计划农业节水项目在生物节水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与精细地面灌水技术、新型集雨材料技术、微灌设备快速开发平台技术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在生物节水技术方面,确定了抗旱节水型农作物鉴定评价方法与技术,筛选出抗旱节水新品种13个。经过1200万亩的示范种植,结果显示抗旱节水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品种提高16%-26%,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20%以上。
  在非充分灌溉技术与精细地面灌水技术方面,提出一种基于作物生命需水信号的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0%~30%。
  在作物产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非充分灌溉技术可使小麦节水14.3%,玉米节水14.9%,棉花节水15.0%。建立了激光控制平地自动化作业应用技术体系,使土地平整精度达到2~3cm,田间灌溉水利用率提高30%~40%。
  在新型集雨材料技术方面,筛选出土壤固化剂、有机硅和地衣生物技术三种集雨效率高、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的集雨面新材料。其中新型HEC土壤固化剂集雨新材料比水泥土强度高68%,集流效率高70%~80%,每平方米节省投资3元。选育出适宜干旱山地生长的苔藓1种,地衣1种,生物集雨材料使生物集雨面建造时间由3年缩短为30天,每年可繁殖5~6代,建造时间延长5个月。地衣固化表面可使0.5cm的水层在其上面停留6个小时不渗漏。
  在微灌设备快速开发平台技术方面,传统开发平台每开发一件微灌产品单循环时间90~150天,成本3~5万元,新开发出的激光快速平台每开发一件微灌产品单循环时间3~5天,成本低于0.2万元。快速成型精度由原来的0.1mm提高到0.02mm,从而使我国高精度微灌设备快速开发平台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8)生物芯片技术进展顺利
  该项目在被动式生物芯片方面,目前,我国已经研发成功的各类被动式生物芯片在技术水平方面实现与国外产品同步发展的同时,还以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特色,面向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检测和科学研究等应用领域,形成了系列化的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微阵列生物芯片产品。我国研发的上述各类微阵列生物芯片及其应用结果获得了国外知名专业生物芯片技术公司和有关著名科研机构的积极评价。
  在主动式生物芯片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系列化的具有多项国际授权专利技术的主动式生物芯片技术平台。我国主动式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具有很好的技术原创性,优势独特。经了解和赴国外实地考察,目前数家欧美知名的专业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开发的新产品中,有多项产品均需要使用我国自主开发并得到有效专利保护的相关主动式生物芯片技术。
  另外,在生物芯片配套的其他技术方面,围绕发展我国系统生物学,降低使用生物芯片产品的进入成本,扩大使用生物芯片产品的客户群体的目标,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系列化的与生物芯片配套应用的生物自动化仪器设备、生物材料库、软件和数据库等技术平台。目前,我国在以生物芯片技术为核心,整合相关配套仪器、材料和软件数据库技术和开发不同用途的生物自动化成套解决系统技术方面,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同步发展。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浏览次数:3409)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植物光合机构的状态转换  (2006-5-10 12:51:02)
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2006-4-29 14:22:06)
水稻同源多倍体的研究策略  (2006-4-26 11:22:32)
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  (2006-4-26 10:56:13)
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06-4-18 8:31:58)
植物 G 蛋白与植物防卫反应  (2006-4-14 15:36:59)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2006-4-7 14:53:04)
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2006-4-7 12:10:55)
抗植物病毒天然化合物研究进展  (2006-4-7 9:29:13)
一种控制硅积累的水稻基因被发现  (2006-3-31 9:18:12)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