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粮食产业徘徊不前的状况,加强还一传统产业的竞争力?1月26日,标准化绿色大米发展计划在江西省全面启动。这是该省粮食生产方针和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应对加入WTO抵战推出的新举措。 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了约700万亩,且基本实现了优质化。随着粮食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传统产业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无公害大米和绿色大米生产阶段。由省农业厅组织实施的这一计划主要内容是:以稻鸭共栖(未栽秧之前先放养鸭,以鸭粪作肥料)为主要技术模式生产绿色大米,力争在三年内把绿色大米面积扩大到300万亩,年产绿色大米5亿公斤。今年由2002年的17万亩扩大到50万亩,年产绿色大米0.75亿公斤;2004年扩大到150万亩,年产绿色大米2.5亿公斤。同时扶持5个至10个绿色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5个至10个绿色大米品牌。 目前,省农业厅已成立标准化绿色大米计划领导小组的技术指导小且。根据规划,江西省绿色大米重点发展区域为赣西北、赣东北和赣西南地区。上高、奉新、且丰、安义、南昌、进贤、新干、都昌8个县为万亩示范县,永新、崇义、婺源、上犹、金溪、吉水、修水等15个县为不少于3000亩的示范县。 据悉,江西省绿色大米生产将实行标准化,推行“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打造粮食绿色品牌。各地在组织绿色大米生产时,将严格按照“稻鸭共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选田、选种,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加工过程中实行单收、单打、单仓、单加工、单包装,真正做到全过程标准化生产,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标准。
(浏览次数:2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