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 技 术 > 正文 | 字号选择: |
中国要管住基因 |
作者: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1-6-11 10:28:17 (原作发表时间:'javascript:void(null)') |
面对世界范围内愈来愈热的基因生物工程研究,中国的一些科学家指出,在基因研究方面,中国一定要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推广应用上务必要慎之又慎。他们呼吁,考虑到基因产品已经或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应当通过立法加强基因产品研究的推广的规范管理。 国内许多专家指出,中国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量却又十分有限,发展转基因生物能够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机遇。但这只是暂时的、表面的、转基因产品在生产应用上可能对环境、人体健康、生物链等产生巨大影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转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作任谢晓亮说,关键在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还不能够为人类所监测和确定,它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有些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事实上,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基因产品并不受社会青睐,相反他们千方百计地把大部分基因产品倾销到第三世界国家。 如果把一种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小麦新品种,固然可以使小麦对除草剂产生巨大抗性,但目前未知的情况是,这种基因会不会“飘移”到其他物种上,特别是田间杂草上,从而可能产生一种“超级草”,到那个时候,人们将不得不花费更大的精力对付草荒。 抗虫性农作物是农业科研人员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主要项目,从抗虫性的转基因棉花到转基因小麦等,在生产上都有了应用,一些科研部门甚至研究并推广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有专家指出,在棉花中过量导入抗虫基因并非“利大无穷”,美国抗虫棉在中国多年的引种证明,棉铃虫已经逐渐产生了抗性,普通的农药已对它们“束手无策”,而经过与双价抗虫棉“半争”过的棉铃虫就更难对付。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果棉铃虫在世间消失,进而可能会使棉铃虫为食的昆虫群落产生紊乱,生态出现不平衡。 目前人类采用的大多数农作物工作方法,都是单代,没有遗传性,而基因工程则不然,它具有强大的遗传性,随着潜移默化的遗传、渗透、量变一定会最终引起质的变化,将来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极大地破坏自然界固有生物链;等到人类意识到应该扭转这种变化时,恐怕需要花费的精力已非人类可以想像,甚至更有无法改变的可能,不知那时,人类将如何生存! 在内地,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对转基因生物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争相申报、开设研究项目,但大多数都还没有意识到基因产品可能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至于国家需要在基因研究规范管理上做什么工作,更没有比较具体和深入的计划。确切地说,中国基因研究基本上处于“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基因产品研究只要通过农业部的安全性评估就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实则比较复杂,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尽快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教训,好好规划,通过科学立法加以规范和管理。 (浏览次数:307)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